“嗖”的一声。2007年资本争先恐后涌入亚洲的美妙呼啸声,已被抽离资金的吸气声所取代。今年以来印度股市市值几近腰斩,卢比也随之跌至目前的5年半低点。仅在本周,韩元兑美元汇率跌幅便高达12%。印韩两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及以往对投资流动的依赖,使它们成为比较显眼的受害者,而随着风险资金的消失,其它亚洲货币也在节节下挫。
这与较为发达国家的问题不同。发达国家的资金“卡”在了系统内部,而不是在不同大陆间转移。不过,这两种问题都是有代价的。皇家苏格兰银行(RBOS)表示,过去3个月间,资本外逃和央行干预使亚洲消耗了4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日本和中国除外)。据估计,过去两个月内屡次入市支撑韩元的韩国政府,在现货与远期外汇市场上投入了400亿美元。考虑到韩国2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这个数字或许不算巨大,但美元储备的下降,加剧了人们对韩国1750亿美元短期债务的担忧。理性地讲,这些担忧或许有些过虑——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外债是在岸外资银行的业务,也得到了对冲——但理性行为早已被人们抛在脑后。
经济疲软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亚洲经济正在放缓,没有几个国家拥有能够杀出重围的资金实力:印度综合财政赤字今年可能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还将有更多的去杠杆化行动;在韩国,主要是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尽管货币疲软且通胀压力仍存,但两国降息的几率正不断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