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公布了2008年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转化实施情况报告。结果显示,2008年政府共投入专项资金扶持4.4亿元,所支持项目产生的利润总额达108.95亿元。也就是说,政府投入1元钱,产出了超过24元的利润。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目前为止仍处于5年政策享受期内,获得财政专项支持的3958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数据显示,有2717项在2008年实现了销售,转化率68.6%。销售总额982.89亿元,比上年增长31.7%,项目平均利润率12.2%,上缴税收总额63.47亿元。转化项目的销售额占去年上海工业总产值的3.83%,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16.27%。转化项目的规模也明显提升,超千万元的成功转化项目比例达到24.3%,和2005年相比接近翻番。
虽然绝对值不高,但转化项目体现出和本市产业布局的高度契合。例如,新材料领域的项目数量和销售总额均排名第一,30.1%的项目量合计实现销售额301.6 亿元。接下来依次是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运输、新能源与高效节能。这五个领域的转化项目实现销售额占总量八成以上。不过,全球金融危机也对转化项目产生不利影响。同样的转化项目,在2007年实现的利润率要高于2008年。2003年认定的转化项目,到2008年只有其中的49.7%仍在销售,这一比例CYe.com.cn较2007年下降了6.8%;同样,2004年认定的项目在2008年只有56.5%仍有销售,比上一年下降了7%。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客观大环境因素外,转化项目在4—5年后进入“瓶颈期”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项目单位仅靠认定时的技术“吃老本”,很快就会被新技术取而代之。专家估计,随着时间推移,面临此类困境的项目单位将越来越多。
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主任吴寿仁表示,针对这一情况,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将由简单的“认定”,转向为认定项目提供后续的孵化服务,以延长转化项目的“生命周期”。根据中心最新出台的2009年度行动计划,将重点培育100项高质量、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与银行形成战略合作,建立转化项目融资需求库,为项目的后续研发提供支持;为500家处于转化瓶颈期的项目企业“把脉会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