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初,河南两家驻京联络处联合购买了777瓶价值66万余元的“贵州茅台酒”。发现酒味不对后,他们将销售假酒的人员举报到工商部门。经初步调查,北京市西城工商分局确认这批茅台酒为假酒,并联合警方拘捕3名涉嫌销售假茅台酒的人员。
“酒味不对”查出了假酒案,一次性买了如此之多的名酒,两家政府驻京办的出手够阔绰,应该说,喝出假酒的驻京办也“味不对”。
其实,政府驻京办早已为公众所诟病。从开办饭店、宾馆,服务地方官员,到“跑部钱进”,亦官亦商,各地驻外办功能逐渐错位,甚至异化,乱相之下驻外办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河南两家驻京办批量购买名酒用于接待,可略见一斑。
央视报道说,目前在北京,各种驻京机构要超过1万家,有关专家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计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100亿元以上。如此巨大的消耗,消费的自然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
异化的驻京办早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近来,潍坊市撤销了11家驻外办事处,缩减驻外机构,节省政府开支,引起舆论一片叫好声。那么,喝出假酒案能否成为驻京办的“最后的晚餐”,值得期待。依笔者看,应该让利益链斩不断、理还乱的各地政府驻京办撤销,之后让审计纪监部门及时跟进,看看他们用了多少财政和企业的钱,有没有搂到个人身上去,给民众一个交待。 (梁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