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资讯宏观经济→新闻
    


十组数据见证中国辉煌


cye.com.cn 时间:2009-9-27 8:38:21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 我来说两句


  

  GDP年均增长8.1%

  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

  经济总量实际增加77倍,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翻番,贫困发生率降至1.6%,文盲率降至6.67%……

  国家统计局9月7日发布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首篇。一连串的数据见证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GDP年均增长8.1%

  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

  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1952年至2008年,扣除价格因素,我国GD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界第3位。

  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GDP为3.8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当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2770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

  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人民群众。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挣扎在贫困线上,到1978年仍处在温饱不足状态,2000年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2.5万倍。

  1978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还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财政收入增长985倍

  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财政收入是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的重要基础。1950年国家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到1978年上升到1132亿元,到1999年达到11444亿元。进入新世纪,财政收入连续跨越新台阶,2008年达到61317亿元,比1950年增长985倍。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国家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粮食产量增长3.7倍

  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

  而且支撑工业化进程

 

  民以食为天,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粮食问题、农业生产始终是头等大事。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3.7倍,达到52871万吨;猪牛羊肉类产量达到5337万吨,而1952年只有339万吨。

  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08年的58472万公顷,农机总动力由18万千瓦增加到82190万千瓦。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我国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还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

  粗钢年产增长3100多倍

  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工业是现代化的脊梁。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问题,而且还使我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倍增长。2008年与1949年相比,我国粗钢产量由16万吨增长到50092万吨,纱产量由32.7万吨增加到2149万吨。我国由一个只能制造初级工业产品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根据联合国资料,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

  对外贸易增长2266倍

  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

  开放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初,基本上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上了对外开放之路,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三对外贸易大国。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16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526亿美元。“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407亿美元。

  我国由长期以来的外汇短缺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39亿美元,2008年为19460亿美元。

  研发经费占GDP1.52%

  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2008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570亿元,占GDP1.52%,比1991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科技成果大量涌现。改革开放前,我国成功爆破了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近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超级杂交水稻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对提高我国水稻产量、确保粮食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据新华社电)


  城镇化率提高到45.7%

  文盲率降至6.67%居民平均预期寿命

  走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城乡统筹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问题。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我国城乡结构经历了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文盲率降至6.67%

  教育普及程度接近

  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目前的教育普及程度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3%,高中毛入学率74%,初中毛入学率98.5%,小学净入学率达99.5%,文盲率降至6.67%;当年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454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057万人。

  居民平均预期寿命

  由35岁提高到73岁

  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国家统计局报告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地区缺医少药,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经过60年建设,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年末全国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8张,处于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而1949年为0.15张。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在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

  此图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历年数据(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单位:亿元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统计模式源于苏联,当时并没有GDP的统计,而是统计工农业生产总值,它只能反映物质生产活动成果,无法反映非物质服务业的发展。1952年国家统计局成立,才有了初始数据。

  自1985年开始,中国正式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制度,使中国经济增强了与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的可比性。而1985年之前的GDP数据,是根据当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推算出来的,只能作为参考,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经济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制图:马如骁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第十届金手指网络奖征集中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