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大会进入最后48小时。据丹麦外交部16日透露,升格为领导人峰会的哥本哈根会议正迎来115位缔约方的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天下午已乘专机离开北京,准备出席峰会。
但从种种迹象来看,本次大会达成法律协议的希望已近乎渺茫。
温家宝启程赴哥本哈根峰会
温家宝16日下午离开北京,前往哥本哈根。
温家宝此行,是继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后,中国领导人再次与各国领导人共商应对气候变化大计的一次重要活动。温家宝的与会,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的决心、信心和政治意愿。
自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开始以来,温家宝已经先后与印度、南非、英国、德国等7个国家的领导人通电话,就气候变化问题及共同推动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果交换意见和看法。
在哥本哈根期间,温家宝将全面阐述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立场和主张,还将分别会见与会的一些国家领导人,以求与国际社会其他成员一起,共同推动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大会临场换帅引起各方猜测
气候大会结束阶段的领导人峰会将于18日举行。大会主席康妮·赫泽高15日警告说,正在这里举行的气候变化谈判仍有可能失败,各国必须在两天内完成谈判,从而为领导人会晤做好准备。
但就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康妮突然辞去了大会主席一职,接替她的是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康妮则被任命为大会主席的特别代表,负责组织非正式磋商。临场换帅,难免引起各种猜测。
气候组织中国政策与研究项目总监喻捷认为,这是康妮路线的失败,也就是亲发展中国家一派的失败。会前,康妮就与首相拉斯穆森存在明显的分歧,首相是政治协议而非法律协议的推动者,此方案被认为是亲美以及欧洲迁就美国的一个方案,因其没有体现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坚持而被发展中国家广为诟病。
发达国家一谈减排就缄口
在15日晚进行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指标谈判中,会议主持人询问发达国家将如何按照科学要求的范围来增加减排幅度?此时,发达国家的谈判代表集体缄口。
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科学建议,到2020年,发达国家应在1990年基础上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气候灾难。而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仅为15%至19%。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对记者表示:“发达国家的态度明确显示出,他们并没有意图来按照科学的要求,提高各自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
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长期行动计划主席案文出台后,美国代表更两度与工作组主席交涉,表示“愤怒”。因为案文中规定,美国未来的承诺将需要与《京都议定书》签署国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具有可比性。并且,对于发展中国家减排目标审评的相关案文,也不符合美国当下的要求国际审评的立场。这两点显然是美国的死穴,主席案文如此操作,美国很不高兴。
15日晚开幕的高层会议,直到16日早晨才进入讨论。美国的相关立场已经被放入括号,需要通过大会讨论来解决。
潘基文建议达成政治协议
15日深夜,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层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呼吁各方妥协,为在2010年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奠定基础。
潘基文建议,与会各方不必在协议中规定对发展中国家援助金额,可以签署不以法律约束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援助的协议。
“我们可以明年再讨论这件事,”潘基文说,“我不认为准确数字是协议的全部。”
潘基文会后解释说,一旦在此次哥本哈根大会上达成“公平、雄心勃勃、全面”的政治协议,那么就应该尽快将其上升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会前,外界一度期待这次气候变化大会能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