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出生在1980年以后的年轻群体:生长在农村,却不迷恋故土;工作在城市,却难以扎根城市,只能为他们成为市民的梦想努力追寻。他们的“寻梦”历程并不顺畅:户籍、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子女入学……现实与梦想之间的一道道鸿沟一时难以逾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概念,主要是指“80后”“90后”的农民工,总人数约1亿人,约占农民工总数的60%。
今年两会上,这1亿人的命运受到高度关注。

扎根城市,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集体的“梦想”。图为2月22日,前往宁波等地的农民工在阜阳火车站准备乘车出行。新华社发
新生代农民工最想留在大城市
来自河南南阳的李任今年只有23岁,先后在广东东莞和福建厦门做过6年技术工人。虽然是北方人,他说起话来却略带南方口音。对于自己辗转多地的打工生活,李任也很无奈。“我当然也想要和城里人平等的工作机会和社会待遇,更想成为城里人,但外出打工不仅工作不稳定,也很难完全融入城市,光一个户籍问题就已经把我们排除出市民范畴了。”
不光是户籍问题,住房问题也让李任头疼不已。为了省钱,他和父母在北京亦庄租了一间平房,一家三口“蜗居”在10多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一个月租金是190元。“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房价太高了,很多城里人和大学毕业生都买不起房,对我来说简直想都不敢想。要是找到工作后能住上集体宿舍就好了!”
明知道自己只是大城市的过客,但李任还是表示不愿回乡务农。“我初中毕业后就出来打工了,基本上不会干农活,真要是回去种地,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喽!”
“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声称‘打死也不回农村去’,都想留在大城市,实在留不住就去中等城市或小城市,回到农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当前条件下,他们几乎不可能真正在大城市里扎根。”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
城市从制度到心理都没准备好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约有1亿人。“相对来说,这些人对农业不熟悉,同时,他们又特别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城市社会,但从制度到心理到具体措施,我们都还没有做好接纳的准备。”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看来,户籍问题是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最大障碍,如果能解决户籍问题,那么养老、医疗、低保、教育等都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不久前媒体报道了一个在北京打工的农民工因为儿子无人照看,竟将孩子用铁链拴在路边,虽然这是极端的例子,但所反映的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郗杰英说,农民工子女的入学、入托问题已经十分突出,而新生代农民工正更多地面临这个问题,因为这一代人家庭整体外出打工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大。
出路县城要向农民“敞开城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认为,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新生代农民工将成为中国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劳动力支撑、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出路还是在城市。
那么,如何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要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区协调协作机制,引导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有序流动。这将为1亿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发展自我的机会和空间。
截至2008年末我国城镇化水平达45%,与发达国家和地区80%以上的城镇化率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而,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发展的潜力依然可观。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祖建议,加快中西部中小城市户籍改革是调节人口流速、流向,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最迫切的现实需要。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不可能完全放开,但在中等城市,应该积极放开户籍,小城市更是完全可以放开,县城则要“敞开城门”,让农民“自由进城”。
综合新华社电
新闻透视眼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说到底是农民问题
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民交流时提出:我觉得对新生代农民工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他们逐渐地要代替老一代农民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
近二十年来,我们国家的户籍一直都在改革。为什么一谈到新生代农民工,又牵出户籍改革呢?因为我们的户籍改革采取的是平稳、渐进的方式,每一个城市都在不断改革户籍制度,但都不彻底。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户籍问题,说到底还是农民问题。有人担心农民都进城了,谁去种地?但是你有没有办法让农民愿意待在农村?在国外,很多城里人想到农村去还去不了呢。如果城乡公共投入差距缩小,农村的公共服务、医疗设施、子女教育等都搞得很好了,我相信不一定是所有的人都想到城市里来。据《华商报》
网友期待
想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网友“路人甲”:今年沿海农民工缺口这么大,主要原因是农民工已经在外面失去了拼搏的意义,本想在外拼搏和辛苦几年,可以改变自己一生,过上城市人的生活,但高额的房价已经使农民工失去信心,趁早回老家农村,守着老婆孩子,照顾老人。
网友“三水群英会”:用物质引诱,只能留住农民工的人却留不住农民工的心。只要家乡有好机会,他们可能宁愿少要点钱也不肯过来,关键在于这里不能缔造家的感觉,让农民工没有归属感。想想看,社保医保没他们的份,想读书又不够钱上城市里的学校,保障性住房又不对他们开放,我觉得,重点是提高农民工的福利待遇,才能让他们安心留下。(长沙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