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发布的《文化蓝皮书》称,我国文化产业多数领域超常增长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王茜 王千子)社科文献出版社6日在京发布了《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N0.9》。蓝皮书指出,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外市场规模大约为8000亿元人民币。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凸显了文化产业的特殊优势,为中国文化产业参与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发挥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作用提供了重大契机。
蓝皮书指出,2009年堪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年”。在宏观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不负人们的高度期待,在多数领域实现了超常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亮眼的领域。文化体制改革继续保持强力推进态势;数字新媒体受到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替代性选择的影响,在3G拉动下出现了多业联动的发展态势,继续高速增长;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实现联姻,开始展现出了一个文化经济大融合的美好前景。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总额约6076亿元,政府公共财政文化消费支出1095.74亿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约700亿元。
蓝皮书指出,2009年,随着数字和网络技术进步,文化消费需求的释放,以及民间创业激情的迸发,推动了体制改革走向突破。其中,出版体制改革走在前列。到2009年底,已有268家地方出版社、100多家高校出版社、101家中央部委出版社完成了转企改制。
蓝皮书介绍,出版、广电、通讯多行业联动越来越成为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亮点。在决策层多次推动下,2009年地方电信和广电部门打破了互不进入的政策壁垒。围绕三网融合,广电行业将联手电信行业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新步伐。同时,在3G技术推动下,互联网与电信行业出现了明显的融合与相互推动的态势。
蓝皮书认为,未来中国文化产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承担起参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调整是否有效,发展方式转型是否到位。因此,必须按照《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这一基本原则,高度关注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区域布局结构的调整问题,为下阶段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健康的增长动力。
据介绍,这本蓝皮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共同编写,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