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合作进程
20世纪70年代
京冀自建工业争投资争能源
中央提出在各地建立自成体系的工业经济,使得北京与河北产业同构,相互争投资、争能源、争项目情况时有发生。区域合作主要围绕区域内自然资源展开,河北主要为京津提供能源、原材料以及农产品,京津根据计划为河北省提供工业品。
1978—1992年
京津冀成立经济协作区
1981年后,在原燕南、燕北经济协作区的基础上成立了环京津经济协作区,包括北京、保定、张家口等。之后,京、津、冀、晋、内蒙古五省市(区)协商,成立了第一个区域经济联合组织———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区。
1993—2006年
高层领导互访合作达成共识
1993年以来,冀京、冀津分别进行了高层次互访,就全面开展经济技术合作达成共识。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规划以5年(2006-2010)为基本规划期,纳入京津冀三地“十一五”规划中。
2010年3月
地铁延河北北京首表态
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表示,北京地铁线路有望延伸至周边河北的城镇。这是北京市首次明确表示地铁将出界。此前河北涿州、廊坊、燕郊、保定等地都曾希望地铁延至当地。
7月15日
京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市委书记刘淇率团赴河北学习考察,双方签署《北京市、河北省合作框架协议》。建议以编制“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统筹编制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划,推动京冀合作步入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10月22日
河北13县建设环首都经济圈
河北省政府召开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工作会议,圈定涿州市、涞水县等13个县(市)区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并下放部分审批事项,标志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并以菜篮子、农业观光、养老、度假等全面对接北京。
10月23日
“010”区号拟年底进入河北
“010”的北京电话区号,年底有望在河北省涿州、香河等13个临近北京的县(市、区)普及。河北省有关负责人表示,河北将把这13个县(市、区)的路网和通讯体系与北京联通,将能实现“固话无长途、移动无漫游”。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