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刘煜辉
启动价格工具的效果需要经过一个传导过程,关键在于要使得被调控者相信调控者坚决抑制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决心,然后作出相应的自觉调整,从而使得经济指标达到政策目标。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加息可能只是平抑社会压力的一个态度表示。如果是这样,预期加息很可能在春节前宣布,因为明年1月份的物价数据压力明显。
可能在春节前加息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刘煜辉
统计局公布的11月CPI为5.1%,意味着新涨价因素较大超出机构预期。因为11月份的翘尾因素已经回落到0.8%,所以11月份的新涨价因素从10月份的3.1%一下子上升到4.3%。如果这一态势保持下去,明年1月份CPI有可能接近6%,因为明年1月份的翘尾因素将恢复到1.9%的高水平。
食品价格上涨已经连续两个月超过10%,达到11.7%。更重要的是国内专家普遍认为官方CPI数据存在低估的可能,有专家猜测,实际通胀已高达5%-6%。低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些服务业价格上升非常快,但官方数据没有反映出来,而且CPI构成中,服务业的比重也明显低于实际开支的比重。
即使不考虑低估问题,从8月到11月,CPI的环比增长已经分别为0.6%、0.6%、0.7%、1.1%。这说明,最近CPI环比增长年率已经超过13%,这不但远远超过央行确定的3%的目标,也远远高于一些经济学家认定的5%的最高值,甚至是比较严重通胀的标准。判断经济指标的态势,环比数据比同比数据重要得多,因为同比变化所反映的是过去12个月变化的累积,而环比变化反映的是最新态势。这是为什么国际投资者和主要国家央行官员一般都不看同比数据,而只关注环比数据。
经济数据超预期的强劲,11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34.9%,远远高于预期。这可能意味着来自发达经济体的需求正逐渐恢复。中国10月出口增幅为22.9%。
11月的进口也远高于预期水平,同比增长37.7%,而10月的同比增幅为25.3%。这说明国内经济并没有太多收缩的迹象,还处于比较强的扩张态势,因为一般经济分析中将进口的变化直接对应于中国的内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