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价格机制不健全,煤电价格扭曲,导致电煤供需矛盾突出。”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价格联动机制,煤价、运价、销售电价不能联动。“市场煤、计划电”的价格体制,使煤炭价格增长远远高于电力价格调整,陷入了煤价上涨、电价被迫跟随、煤价再度上涨的恶性循环,甚至出现煤电基地卖煤收益高于发电的现象。
高耗能产业产量增速使电力需求过旺也是导致“电荒”的另一重要原因。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为缓解供应缺口,国家发改委3月底下发通知,要求严格执行稳定电煤价格的各项规定,4月份,提高了16个用电紧张的省市上网电价,4月下旬,国家发改委约谈了神华、中煤等数家煤企。
“今年的电荒,是多种矛盾积累的结果。”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白建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目前的“电荒”主要是区域性的,而从全国的发电总量看是不缺电的,基本是均衡的。
“此次电荒跟2004年和2005年因为电力投资减少,造成供应不足的‘硬缺电’不一样。”白建华说。
短期内和表面上看,此次“电荒”是煤电供需矛盾造成,实质上是电力资源配置不均和用电分布不同造成。正是由于电网配置能力不强,跨区输电能力不够,导致有多余电量的省份也没法输送给缺电省份。
专家建议:新建火电八成应在产煤区
“解决‘电荒’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白建华说,不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电荒”问题在两年后可能变得更严重。
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供应形势分析报告显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东北、西北电网电力富余2700万千瓦,而华北、华东、华中电网电力缺口3000万千瓦,由于没有额外输电通道,东北、西北电网富余电力难以支援“三华”电网,造成东北和西北大量装机空闲与东部电力供需紧张并存,出现“有电源无通道”,或者“有通道无电源”的局面。难以充分发挥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和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三西”(山西、陕西、蒙西)地区输煤与输电的比例为20∶1,输电比重明显偏低,全国性煤、电、运紧张矛盾反复出现,能源供需难以平衡。而由于输煤中间环节多、装卸过程复杂,运输成本难以调控。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火电厂建在东部地区,东部火电装机已达到3.2亿千瓦,占全国的50%。
“要改变目前能源运输过分单一的现状,就需要减少输电的中间环节,做到一站到终端,从而优化布局。”白建华认为,从中长期发展考虑,未来火电新增部分的70%—80%应该分布在产煤区。如果“三西”地区输煤与输电比例由现在的20∶1发展到8∶2,将使布局更合理。
“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配置方式和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不安全、不经济、不可持续,难以适应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白建华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