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环境对我国的外需带来直接的影响。从根本上看,郑超愚认为,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的偶合性、关联性,以及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性。中国经济周期对外部,尤其是美国经济周期的依赖性很强。美国经济复苏慢,中国经济复苏快,逼迫中国经济等待美国经济复苏。
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货币流往中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压缩贸易顺差,对美国来讲,都是扩张其外部需求。因而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正常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中小企业所遇到的困境,实体经济中的社会投资问题,实际上都是在经济复苏中存在的问题。
欲求经济持续增长 投资须转向生产性领域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及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郑超愚认为,4万亿投资是必要的,理论上讲,政府政策即使不倡导任何生产能力也能刺激起经济。
然而,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郑超愚认为,强调生产过剩,无意中也使得投资转向非生产性投资。投资不往实体经济走,而流向虚拟经济,有可能产生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问题。
从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资本从来没有过剩,只有短缺。郑超愚指出,如果生产能力真的过剩,即使原材料和上游产品价格再怎么涨,但是工业品的价格会保持稳定。
以往我国也曾经出现生产过剩,粮食产品价格的上涨,都靠工业品的价格抵消了。现在工业品价格问题也出现了,以往对冲农产品价格、工资、服务性价格的因素消失了,也是当前通胀压力增加的一大因素。
郑超愚称,连续多年的投资老是集中在非生产部门,对生产能力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国内生产性投资。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内需之一,消费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郑超愚分析认为,长期来看,经济由外需转向内需,这是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估计过于乐观。消费的增长根本还是要靠经济的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回落,使人们对收入前景不乐观。而刺激消费的政策都是短期的,包括收入分配的调整,其中刺激消费的一些措施在今年也退出了。诸多因素将继续影响今后我国消费的增长。
对于“三驾马车”中的外需,郑超愚称,今年贸易顺差要达到去年的水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他分析指出,当前消费、出口弱,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投资应该保持较高的增速,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应该更大。
当前,市场化直接的生产性需求还恢复的不够。因而,投资应转向生产性领域,如果直接的生产性需求没有恢复起来,中国经济正常化的过程就难以完成。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