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资讯宏观经济→新闻
    


GDP增速低于8%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cye.com.cn 时间:2012-9-17 9:27:4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我来说两句

“如果‘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都能与GDP同步增长,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它将为扩大消费打下坚实的基础。”范剑平介绍说,我国已采取了一系列提高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一是确保离退休、低保家庭收入稳定增长,今年名义增速将不低于10%;二是“十二五”期间,城市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幅度将接近或超过GDP增长;三是为促进企业职工收入增长,发布了城镇职工分行业工资指导线,“十二五”期间增速也要拉近或超过GDP增长。

拉动消费的第二个着力点是让老百姓敢于消费。范剑平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在养老、医疗、教育等三个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截至2011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8亿,全国60%以上的地区建立起新农保、城居保制度,参保人数共计3亿多,再加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目前我国有养老制度保障的总数为6亿多。2012年,我国将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盖,到“十二五”期末,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将力争覆盖8亿人以上。

我国在城乡居民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大幅提高。2011年底,我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12.8亿,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这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都已建立。为降低居民教育负担,我国已经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今年,我国针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将达到4%,真正实现了《教育法》提出的目标。

此外,国家还采取了诸如节能环保汽车、节能家电补贴等政策,同样在一定时期内较好地起到了拉动消费的作用。

调整供给结构,工业转型取得积极进展

“供给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范剑平指出,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显示,2011年,前10家钢铁、汽车企业产业集中度分别上升到49.2%和87%。“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6.7%,工业化学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7%和15%;累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炼钢产能7200万吨、水泥产能3.5亿吨、焦炭1.07亿吨、造纸1070万吨,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0%左右。“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了5.8个百分点。

2010年以来,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相关部门扎实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个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作。“十一五”期间,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渠道,工信部先后实施了11项重大工程,仅2011年安排资金近140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工信部牵头编制的13个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分领域专项规划已发布实施。

做好“加减乘除”,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

在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调整的同时,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结构调整同样重要。范剑平认为,要素结构调整,就是要把经济增长对资金、劳动力、资源、环境的依赖,转变为依赖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效率的提升。

“要素结构调整要打破过去的路径依赖,因而是三个调整中最为艰难的。”范剑平举例说,目前我国的万元GDP能耗下降的速度并不是特别理想。经济高增长,能耗就大幅攀升,经济增速放缓,能耗才随之下降。只有加速推进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推动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才能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形成合力,加快生产要素结构调整的步伐。

那么,如何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呢?范剑平指出,必须看到,经济转型不仅是巨大挑战,还会创造出巨大的需求。他进一步指出,如果将淘汰落后理解为做减法,那么,结构调整创造出的新需求就是做加法,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带来的效率提升就是做乘法,而清除阻碍科学发展的种种体制、机制弊端,则可以理解为做除法。

“如果在调结构的过程中,处理好上述‘加减乘除’的关系,用加法、乘法把做减法造成的经济下降因素抵消掉,我们经济转型的步伐就会迈得更稳健。”范剑平说,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转型,一方面要看到各领域转型的积极进展,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上述经济转型的进展离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在经济增长回落的大背景下,既然我们希望调结构与稳增长和谐统一,不愿意走保增长的老路,我们就应该做好短时期内付出增速放缓代价的准备。惟其如此,才能为今后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