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国经济未来的动力在自主创新,未来的空间在城镇化。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微博)认为,中国城镇化率还没有达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度,潜力巨大。大量农村居民正在向城市转移,使他们真正成为市民,对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都至关重要。
张立群指出,目前城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在城市打工生活的农民工不能实现市民化,享受不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水平较低,消费能力较弱。要创新社会管理,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关系社会公平正义。
信号五: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激发的活力;中国经济未来调结构、转方式,依然要靠改革来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和农村改革,抓好科技、教育、文化、行政审批等领域改革。
专家们分析指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支持服务业发展,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有利于节约资源、鼓励创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利于降低公众医疗负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国有经济改革有助于激发活力,这些改革搞好了,调结构、转方式就有了制度保障。
信号六:稳步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
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等。
庄健认为,使百姓的就业更加充分,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更高,住房改善,就学、就医更加方便,将大大提高增长的包容性,让更多人分享到经济发展的好处。比如,在社会保障领域,现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已基本建立,但保障的水平比较低,很多还实现不了全国统筹,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明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最终落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张立群说。
媒体解读:
明年经济工作关键词
内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
投资: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继续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重要商品市场供需平衡,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
外贸: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外贸结构,完善稳定出口政策,积极增加进口
社保: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
城镇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房地产: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中央政治局定调明年经济:更侧重于效益和质量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