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的共振下,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值得注意的是,超预期的其实并不是中国经济下滑的幅度,而是长达六个季度的时间长度。2013年,影响中国经济增速的周期性因素有所减弱,2013年经济在“L”形底部波动逐步成为市场共识。不过,结构性因素与体制性因素依然严重,中国经济反弹的动力也比较有限。2013年中国经济蓄势式增长,预计2013年GDP增长8%。预计2013年一二季度将延续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回升走势,之后受基数的影响,GDP增速将略有回落,全年增长8%。经济回升主要得益于内需改善,消费潜力逐渐释放,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投资加速带动投资回升,缓和制造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压力。外需对经济增长作用已经处于负贡献时代。工业盈利在经历了2012年断崖式下降后开始恢复,预计明年将增长13%。通胀由降转升,预计2013年CPI约为2.5%,PPI约为1%。影响通胀的主要因素包括:负产出缺口抑制通胀水平,输入性通胀影响较小,食品价格自明年下半年将逐步上升。经济转型将对中长期通胀结构产生影响,CPI将趋势性高于PPI,服务价格维持上涨趋势。整体上看,通胀仍将处温和区间。在房地产投资及产出温和回升的预期下,通胀环比也将保持适度增长,同比前低后高,全年通胀水平与2012年相当。
预计2013年社会融资总量超过15万亿元,M2增速将为14%-15%,新增贷款达到9万亿元左右;利率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1%-2%,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规模加大,一季度降准的可能性较大。财政赤字可能超万亿,逐步从“投资型财政”向“消费型财政”转型,采用杠杆式刺激,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财政贴息、财政补贴。2013年货币政策仍会维持稳健基调。中国仍处于“滞胀后时期”,货币政策不会再度大规模宽松以支持政府投资扩张。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央行也会在“稳健”的基调下适度关注经济增长。预计2013年的新增信贷与2012年持平或略有增加,同时融资结构更偏向直接融资。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周期交替期,呈现出明显的“周期交替综合症”,预计未来3到5年中国将推进新一轮改革,通过城镇化、放开垄断管制和金融改革来释放增长潜能,再造增长引擎,实现新经济周期;服务行业崛起,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医疗保健、体育和文化娱乐业景气有望趋势性上升,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亮点纷呈。
在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常态化及市场全流通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估值体系有望逐步国际化,估值之间的结构化差异会继续缩小,高估的题材股或将处于趋势性的挤泡沫过程之中。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