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题为《共创中韩合作美好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伟业》的重要演讲。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正确义利观 义字当先展现大国气度
习近平在此次讲话中还提到,中韩两国要倡导合作发展的理念,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妥善处理义与利的关系。
李家成认为,虽然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一种指南和标准,但只谈利益的现实主义外交观念过于冰冷,缺少温情,“国家之间的交往如果想要更上一层楼的话,义是高于利、重于利的。”当前,中国正迅速成长为一个地区大国,李家成强调一个大国的气度和风范在国际交往中非常重要。他认为,在一些小恩小惠上过于纠结,是没有大国气度的。
而曲博则进一步解释说:“当讲‘义’的时候,讲的是国际社会的基本规范和价值,也就是指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基于什么来建立一种稳定的秩序和结构。虽然一些西方国家认为国与国之间最多只能尽可能实现稳定并降低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但长期以来我国相信可以在更高的标准上建立国际秩序。以义为利一直是中国的外交传统,这一点现在表现得更加明显。”
李家成认为,随着中韩两国贸易合作的日益加深,两国达成的共识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可能远高于经济利益。正在进行中的中韩两国自由贸易谈判,如果能顺利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将在亚太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李家成说:“中韩两国如果达成这样一个双边贸易协定,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多边协定(RCEP)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和推动。国际交往、合作不能仅看到对两国的意义,而应该着眼于较大的区域。把眼光放得更高、更远一点。
曲博也指出,作为亚洲除日本之外的另一个迅速变成发达国家并成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的国家,韩国与中国的其他邻国有很大不同。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如果能够在未来顺利签署,两国的经贸合作将有更为广阔的前景,这也会给日本和美国带来更大的压力。
青年交流 “着眼未来”的中韩关系
同处于东亚儒家文化圈的中韩两国,拥有相似的文化传统。习近平主席在此次的演讲中回顾了中韩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覆盖了文学、宗教、音乐等诸多领域,涉及到不同时期的多位中韩历史人物。曲博说:“这种共同的文化传统让双方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公平正义的相关问题上更容易被理解。”
李家成也谈到,中韩两国有数千年的友好交往史,只是在被迫卷入苏美对抗的冷战格局时有一个短暂的中断。但是自92年建交以来,中韩关系突飞猛进。“两国文化的相近性,为两国交往提供了便利,这是一种隐性的推动。中韩关系的飞速发展已经超乎学者想象,这得益于历史奠定的良好基础。基础打得牢,发展才能快。”
据了解,2013年中韩人员往来达822万人次,在今后的两年内有望达到年度人员往来1000万人次。在演讲中,习近平宣布中方将邀请首尔大学100名大学生在2015年赴华参加“汉语桥”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李家成表示,作为未来中韩关系的主力担当者,日益成熟起来的青年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
“中韩之间的友好往来,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交流,会对两国关系产生影响。韩国留学生来到中国与中国学生交流后,可能会修正自己一些不当的看法,消除一些两国青年间的误解。这种热络的青年交流为中韩关系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李家成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