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长春市劳动局、共青团长春市委共同主办的“长春市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于日前落下帷幕。此次大赛吸引了20多所在长春高校的代表团队和40余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尤其令选手们怦然心动的是,部分“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且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参赛项目,将最高获得30万元的贷款支持。据悉,这也是长春市有史以来针对大学生创业所提供的最高支持。
纵观本次大赛所有参赛项目,内容涉及机械电子、服务咨询、信息技术、食品加工等多个类别,其中,基于网络技术与服务的项目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大学生创业者对IT类项目的青睐,由此可见一斑。
IT类项目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创业首选
“基于网络平台的项目,绝对应该是多数大学生创业起步时的首选。”吉林大学“25小时网站”团队负责人高文思,神采飞扬地对记者说。
由6名大学生组成的“25小时网站”团队,在本次比赛中勇摘银牌。他们的创业项目是建立一个大学生生活资讯网站,以高校为核心,将校区半径5公里以内的商业、服务类项目信息集中起来,利用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及时的分类信息服务;与此同时,将大学生分散的消费能力集中起来,为商家提供规模客源。此外,作为增值服务部分,用户还可以在网站上定制个性化的大学生手机报。
实际上,高文思曾数次进军级别不一的大学生创业比赛,并取得过“挑战杯”国家铜奖、省级赛事金奖等。有意思的是,他的每一个参赛项目,几乎都是基于对网络服务功能的不同维度拓展。“大学生活,无论是学期前的选课,还是学期末的成绩查询;无论是查资料写论文,还是交朋友论天下,都要用到网络,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网络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考虑创业时,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网络。”高文思笑言。
包括“25小时网站”在内,本次大赛最终获奖的6个团队中,以网络服务或软件开发为创业内容的,就有3个。来自长春大学的“光普”团队,推出的是一款针对视障人士设计的读屏软件。该软件能够通过语音朗读的方式,将电脑屏幕上的任何文字信息转换成音频模式进行播放,视障人士也可以和普通人一样Cye.com.cn使用办公软件,上网冲浪、即时聊天,实现无障碍信息交流。“中国目前有1691万视障人士,而且每年在以63万人的速度增长,数量堪称世界之最。但服务于视障人士的产品,却仍停留在盲杖、盲文笔等简单用品上。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开发的这一软件,将在发挥重大公益性作用的同时,获得无限商机。”该团队负责人杨嘉龙热血澎湃。
从近两年记者采访过的诸多大学生创业大赛来看,IT类项目日趋增多。曾多次担任各类大学生创业比赛评委的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北伟也感慨:“就我这几年的观察,选择网络或相关项目作为创业载体的,已经占了大学生创业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