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创业也不失为一条锻炼自身能力、实现梦想的道路。然而,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创业道路也许异常艰难。那么,如何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政府部门、高校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将如何为大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创业平台呢?
见习基地添“实力”近日,由共青团中央建立的首批1952个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向社会公布。这批基地将提供59802个见习岗位,广泛分布在金融、出版、通讯、交通和制造等行业,涵盖了大型国有企业、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别经济组织。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以市场机制为准则,以岗位需求为前提,依托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的。主要目的是要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四类青年群体提供岗位见习的机会,为他们提升就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创造条件。
团中央把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为当前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来推进,除了帮助缓解当前青年就业压力,还将有利于促进青年自主创业。
相关专家表示,“创业对就业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同时,就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也会对创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组织青年见习,可以帮助青年人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能力,提高青年就业创业的成功率。”
据共青团上海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相关活动与上海市劳动局近几年来主导的‘青年职业见习计划’有相似之处。目前,共青团上海市委正在与上海市劳动局及上海各个高校进行密切的沟通。
等到2月16日各高校开学之后,一切工作将紧锣密鼓地展开。”
创业大赛重“实效”近来年,针对大学生或是社会青年的创业比赛也层出不穷。去年,在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信息委、上海市科委等单位的指导下,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上海IT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活动主要包括IT青年创业大赛、设立IT青年创新创业基金等。
其中,IT青年创业大赛最突出特点在于评委大多数为IDG、戈壁基金、上海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和创业服务机构负责人,大赛评选标准与投资机构选择项目标准高度契合,要求参赛项目达到业内较高水准、符合市场实际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