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月7日)下午,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大学生自主创业座谈会,来参加的6名大学生自主创业代表几乎全是80后。年轻的面孔、自信的笑容,名片拿出来都是清一色的“总裁”、“总经理”,刚走出校门不久甚至还没有走出校门的他们是如何成功的?记者仔细聆听并记下了每一个人的创业故事和经验,希望可以给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一些启发。
“从自己最擅长的项目做起”
王博:镇海乌托邦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创业经历:我来自于东北,2006年毕业于江苏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在宁波的这4年里,我先后在宁波音王集团、贝发集团、宁波市文魁控股集团做首席设计师,并发现文具设计是我擅长的地方。中国在文具设计还是一片空白。如果我能敢为人先,必然会有一番大作为。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少,还好镇海有鼓励政策,如果项目好可以申请2万~2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我的创业计划书顺利审批下来,公司于2010年9月6日注册成功顺利开业。
创业心得:从自己最擅长的项目做起,不能盲目地做你自己觉得利润很高的项目。
“让专业服务就业”
沈靖松:宁波靖恒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创业经历:我来自舟山,现在是浙江万里学院金融系的一名大四学生。一年前,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创业,成立了宁波市靖恒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从事金融衍生品的操作。创业初期,我为项目的选择发愁过,从成本、项目竞争力等各方面进行了考察,结合了老师给我的很多建议,最后,选定了金融衍生品这一块。一来物流金融是我们宁波市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的,二来金融是我的专业所学,能让我学有所用。
创业心得:运用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让实践带动学习,让专业服务就业。
“请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战士”
杨磊:宁波高新区思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创业经历:2004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宁波大学推荐赴瑞典攻读硕士学位,并在瑞典加入了全球著名的安讯士通讯公司。后来被老同学的创业激情所感动,2006年底,我放弃了在瑞典继续深造和工作的机会,决定回国发展,3年后成立了现在的公司。公司的第一份订单是我一个人完成的,那时我既是员工又是老板。后来组建了一支青年团队。我们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得到了德国合作公司的高度认可,把我公司的产品作为西门子医疗设备的专用配套软件,并与他们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创业心得:“创业”是属于勇敢者的,如果你想迈开这一步,请你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战士。
“很多时候忘了自己是女孩”
孙洁:宁波市众信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总经理
创业经历:2003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留在宁波,并进入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2005年成立了宁波市众信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困难重重。有一次,好不容易接到苏宁电器的清洁工外包业务,但当新店第二天就要开业的时候,清洁工却跑光了,为了商业信誉,公司管理层只能自己上阵,半夜打扫场地。很多时候,我甚至忘记了自己是个女孩子。付出总有回报,创业6年,公司已为5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过各类人力资源服务。
创业心得:坚定信心、吃苦在先、百折不挠。
“要有自己的一套风格”
赵婕:宁波大学琳琅满目舞台策划工作室
创业经历:眼下,各种各样的活动充满了大学生活的角落,舞台策划也随之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我们创业的灵感也源于此。我觉得包括舞台造型设计、舞台服装租赁、演员彩妆等一系列项目在内的舞台策划充满发展前景。
现在,我们逐渐将市场拓展到附近的高校,还引入更多的服务方式,比如开业庆典策划、婚礼策划、广告策划等。通过努力,我们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还接到了许多星级酒店的订单。
创业心得:创业不可盲从,也要力主创新、独树一帜,有自己的一套风格,趟出自己的一条可行之路。
“有个导师,能少走许多弯路”
徐毅:浙江宣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创业经历:宣逸互动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前身“奇境网络”诞生于宁波大学创业中心,那时我还是一个大二学生,后来在大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下慢慢蜕变成今天的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从5人的团队成长到目前的100多人,三年内营业额增长高达449.81%。今年融资很困难,而且宁波互联网行业人才相对匮乏,但我们是鄞州区政府“一企一策”的重点扶持单位,会在人才和资金上得到一定的支持。
创业心得:许多经验都是用钱砸出来的,或者说是用失败换来的,如果有了创业导师的指导,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