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助推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怎样有效解决其遭遇的项目、技能、资金等“瓶颈”问题?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在全省范围内首创大学生村官创业“导师团”,对有创业意向、已开展创业的大学生村官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进一步拓展大学生村官们的创业平台。 整合资源精心选聘导师
创建“大学生创业导师团”伊始,在市委组织部、团市委、人社局等部门牵头下,我市从本市知名企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专家等人员中,精心挑选出18名有经验、有技术的人员,组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导师团”,分别担任导师团负责人及成员。创业导师聘期3年,着眼于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实际需求,为之提供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支持。目前首批8名导师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实行“一对一”结对,多名导师与大学生村官联合创业团队形成帮联机制。
创新载体着力破解难题
为增强创业帮扶的针对性实效性,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导师团”每年组织开展一至两次创业讲坛活动,结合大学生村官培训,通过政策咨询、现场指导、现身说法、定期见面、通信联络等方式,为大学生村官提供政策解读、产业引领、项目帮扶等服务,点燃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自主创业关键要有好项目,为有效解决“项目难选”等问题,“导师团”依据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指定创业导师开展项目推介,着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信息、可行性论证等三项服务,指导帮助大学生村官选准项目。芜湖县2名大学生村官将创业意愿定为养殖类项目后,导师团即确定一名养殖企业负责人作为创业导师,帮他们确立土鸡养殖项目。
作为创业帮扶的重要内容,“导师团”还注重加强大学生村官们的技能培训,借助依托导师创办的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建立实践基地,帮助大学生村官提升创业技能,缩短创业周期。如繁昌县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创办生猪养殖项目后,来自该县的一名生态农业企业负责人导师,将培训课堂设立在企业,安排技术骨干手把手教学,有效提高其养殖技术。
建立机制促进帮扶常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导师团”建立了多项长效机制。建立帮扶联动制度,明确农业、人社、科技等部门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政策咨询服务单位,每年提供一批农村创业项目,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创业导师和大学生村官;市县组织部门将帮扶创业情况作为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考核内容,促进相关部门联扶共帮。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导师团”统一印制联系卡,公开创业导师与大学生村官的通联方式等信息,加强经常性联系沟通;定期对创业项目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实地了解创业导师的联系帮扶情况。
此外,“导师团”还积极运用激励制度,利用全市各种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创业导师的先进典型,让工作成效明显的创业导师增强荣誉感,坚定了创业帮扶的信心与决心;将创业帮扶情况作为“五四青年奖章”、“优秀农业产业化企业”等评先评优的参考内容,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大学生村官创业帮扶活动中。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