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一直在非常积极地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教育部甚至还硬性规定学校要保证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而不少大学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于是不得不纷纷造假)。中国的这种做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出发点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依靠提高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缘木求鱼,中国根本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
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可以做到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达到90%,通常都是在70%左右。例如澳大利亚,统计表明,最近十年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从来都没超过80%。大学生失业率——毕业时未能就业的比率,高于社会一般失业率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现象。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虽然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根本不可能达到100%,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不可解决的。因为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大学生就业率就会不断上升,通常在毕业之后26周,就业率便可以达到85%以上。而在毕业后52周,更可以达到99%以上。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事实上,中国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并不低于其他国家的水平,在毕业后26周,就业率更可以超过85%。一般在毕业后52周,99.9%都可以就业,除非不找工作。这是一个规律。所以从一个动态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不能就业是暂时的、短期的,从长远来看他们都会就业,永远不能就业的大学生是极其罕见的。
大学生就业率不断逐步上升说明:大学生就业问题并不是社会就业机会总量短缺造成的,否则的话,就会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永远找不到工作。既然社会就业机会总量并不短缺,为什么大学生毕业时会找不到工作?其实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一个假象,是一个认识误区。事实上所有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都可以找到工作,可大学生并非仅仅需要一份工作,他们需要的是一份适合的工作。而要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就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从人类社会的具体要求来看,任何具体的就业机会都是有限的。所以虽然社会就业机会总量并不短缺,大学生也不可能随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由此可见,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无须也根本不能依靠提高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这是缘木求鱼),而必须因势利导,建立起大学生仓促就业的全面缓解机制。按照目前中国社会保障“谁缴费谁享受”的基本原则,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并不能领取失业救济金,而只能领取低保。所以中国大学生必须尽快就业。大学生就业之所以会成为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关键就在于此。
所以,只要使大学生可以无须仓促就业——不是在毕业时就必须就业,而是可以有一段时间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可以合理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可以得到彻底解决。因此,中国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致力于建立大学生仓促就业的全面缓解机制,不是过分看重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人为地去硬性地提高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是不可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