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通过几堂课、几场讲座就能实现创业梦不现实——
创业的本领真能从课堂上学到吗?高校的创业课究竟该围绕什么来展开?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阻力到底在哪里?围绕种种热点和难点问题,本年度的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近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了一场“创新型创业教育实践”国际研讨会,各路专家就此给出的答案也颇具“创意”。
畏惧创业仍占多数
据论坛上提供的材料显示,高达99%以上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首选的是就业而非创业,他们普遍对创业抱有一种恐惧心理,认为一毕业就创业“不现实”、“失败率太高”。而“资金不足”又是他们不敢踏上创业之路的最大原因。
49%的大学生认为,缺乏相关的创业教育和实战经验是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阻碍。74%的同学认为,高校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58%的学生希望学校以公共等候课的形式开设创业课程,其中支持在本科阶段开设创业课的比例高达96%以上。还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当前的就业环境要好于创业环境。专家们表示,上述这些调查数据,其实折射了一种心态,那就是大学生们对创业还抱有深深的忧虑,徘徊和畏难情绪十分明显。
创业模式无法复制
那么,即便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将创业教育放在与专业主课等量齐观的地位,就真能有助于大学生今后走好创业路吗?上海交大中国创业资本研究中心主任陈琦伟教授说,怎样创业是“教不会的”,进入校园的创业课或创业教材所指点的ABC,也往往很难真正被完全模仿,最根本的是要帮助大学生们理解什么是现代企业,懂得创业的行为准则要超越个人的喜好,要懂得进入创业领域后的游戏规则。
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创业中心教授常建坤说,创业具有不可复制性,这也决定了每一项创业的模式、途径在课堂上是不可能具体学到的,包括创业者最重要的资源整合能力,也不是完全靠上几堂创业课或听几场创业报告所能悟出来的。经常的情况是,在资源同等的情况下,不同的创业者发现商机的本领、市场意识、经济头脑和经营胆识,也是要靠摸爬滚打积累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