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我市11家企业被团中央列入全国首批“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这些基地可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生等青年群体提供岗位见习的机会。
然而,记者近日在对这些创业见习基地采访时发现,尽管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大学生和待业青年对创业见习基地似乎不感兴趣,很少有人主动走进创业见习基地提高自己的本领,以实现成功就业。去年一年,我市仅有495人走进了创业见习基地,与创业见习基地每年可容纳的数字相差甚远。
如何让见习基地“火”起来,真正达到“提升就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的目的,成了各个方面正在探索的问题。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企业和一些大学生。
现状:创业见习基地没有“火”起来
郝曙光摄影有限公司是最近一批加入“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公司之一。这家摄影公司提供了化妆、摄影、销售、平面设计等20多个见习岗位,然而,见习基地创建2个多月了,却只迎来了2名大学生,而且两人见习时间都没超过3天。
1月3日下午,在樊城金座大厦7楼襄樊优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内,20多名员工正在办公室里忙碌。这家公司虽然是一家刚刚起步的公司,但却是最早加入“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企业之一。通过见习基地,公司招聘6名优秀员工。
公司老总曹玉传告诉记者,公司提供了15个见习岗位,涵盖了网页设计、网络维护、程序员、美工等所有IT行业的岗位。尽管通过见习岗位招聘到了6名优秀员工,但对于IT这种热门行业,应聘者和岗位比例太低。他觉得“见习基地不够热”。
记者随后电话采访了湖北天工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襄樊心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几家提供见习岗位的公司。几家公司负责人都告诉记者,很多大学生常常只打个电话咨询一下就没了下文,还有些人即使到岗见习,也很难熬过见习期。
记者从团市委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3家企业被确定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其中团中央见习基地15家,省级见习基地28家。这些基地每年可为广大青年提供见习岗位679个。据了解,每个岗位的见习期3个月左右。见习期间,企业为见习人员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基本生活补助,并负责对见习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和指导。在同等条件下,企业将优先录用见习人员上岗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