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66.7%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路子能缓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专家认为,这个数字表明,公众看好公益创业,而这个领域也有可能成为未来青年就业的新出路。
然而,也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公益创业的社会影响微乎其微,投身公益创业的人数也是凤毛麟角。在业界人士看来,公益创业难有好的创意,以及年轻人投身公益创业缺乏社会支持等原因都在制约着这个行业的发展。
2009年12月27日,经过近两个月的选拔,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在北京举行了决赛。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等10支队伍从全国一万多个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分别拿到了10万元创业资金。
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凭借“高校能耗调研”项目受到专业人士的高度肯定。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这支由三个高校毕业生作为专职人员的创业团队,意在为中国特别是中国高校在节能减排方面作出努力。他们还要把中国青年大学生的声音,带到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外。
在专家看来,这个项目的可取之处在于把责任感和创业机会有效结合。
有专家评价说,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这个看上去有些空泛的话题,被他们巧妙落地在高校能耗领域。
此外,这支队伍还充分运用技术和网络,提高了运作效率。同时通过和相关组织的合作,已经构建起一定的项目基础网络。
这个被专家看好的项目也有自己的烦恼。“我们急需专业知识。一方面是有关气候变化的专业知识,促进高校能耗项目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管理实践能力的知识,如怎样有效地进行志愿者管理,以及怎样更好地融合社会资源。”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骨干之一、运营主管郭云哲说。
“我们想通过这个项目,让受到帮扶的智障人士在改善生活外,还能让观看演出的普通人认识到这个群体的存在与努力,加深对他们的了解。”高校“百老汇”演出机构的CEO、北大资源管理学院的叶莺这样介绍自己的项目。
叶莺和其他三位大学生是核心团队的主力,在公益经验丰富的“军师”张宇的帮助下,“百老汇”与北京智光学校的特奥天使艺术团合作,在北京的高校进行试点。两个多月时间,已经在北京戏剧学院成功实现一次商业演出,获得票房收入16500元。除去成本,特奥天使艺术团获得了6000元的纯利润。除此之外,他们还帮助特奥天使艺术团落实了在社会演出场地的九场演出。2010年,他们计划让孩子们能够出演百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