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浙江省10所高校同步开展了一次大学生自主创业联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学生对自主创业兴趣浓厚,有84%的学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创办一家公司。但也有87%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83%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搭建传授创业技能和能力的平台。
此次问卷调查还显示,即使在大学生创业氛围最为浓厚的浙江省,创业成功率也只有4%,而创业教育和实践被认为是提高成功率的有效方法。究竟大学生需要怎样的创业教育?哪些教育方法富有成效?长三角一些政府部门、企业、学校多方联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助推大学生创业起航。
“头脑风暴”取代“理论灌输”
浙江林业大学开设的创业班由25名大三、大四学生组成,教师则由学校和临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聘请。据浙江林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周琦介绍,与过去不同,这次创业班不搞纯理论的灌输。“上课的主要内容就是由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创业方案和构想,由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来‘挑刺’,被‘问倒’的方案当即否决,再重新构思新方案。
“以前学校的就业指导课,通常是老师‘满堂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这次的创业班,就像一次‘头脑风暴’,大家各抒己见,激烈争论。”参加了创业班的同学都有同感。
在江苏,各种别开生面的创业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等13所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中,学生创业科技园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取代了黑板和粉笔,让学生从“实战练兵”中获取经验。创业教育示范校之一的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还创办了“创业导师座谈门诊”,每个星期1—2次请校外企业家“坐堂”,回答学生关于创业的疑惑。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