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60万。国务院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通过税费减免、创业服务等政策力挺他们 “自造饭碗”。然而,大学生创业并非一个轻松的课题。在此我们围绕资金、团队、运营等现实问题逐一剖析,试图给创业大学生一些服务和引导,也呼吁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政策,帮扶他们走得更远。
在创业大学生中,流传着一个获取资金的“3F理论”,说的是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有三大来源:家庭(family)、朋友(friend)、傻瓜(fool)。这个理论足以看出创业大学生面临的资金难题。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崔伊霞去年6月走出校门后,就带着会议会展服务和旅行社的创业项目入驻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她告诉记者,目前正是旅游和会议会展的旺季,每月的接单量很高,但是这类业务往往需要前期垫款,这个重担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来。
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中心现有60多个创业项目,其中10多个创业项目逐步成熟,却为钱犯难。其他区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里,资金紧缺的问题同样困扰着不少创业学子。
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不超过10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创业大学生为什么不“抄小路”走呢?许多大学生给出的答案是门槛太高。
据了解,不管是政策性的小额贷款还是商业贷款,都需要抵押或担保,这对于白手起家的创业大学生来说可望不可即。崔伊霞就曾试图通过贷款解决资金问题。然而,所咨询的银行都要求有抵押或担保。她质疑说:“大学生刚毕业,有几个有房产?况且我们没有什么人脉,找不到愿意作担保的公司或个人。”
贷款门槛高,考量的是大学生诚信问题。记者了解到,几年前一些商业银行曾向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但是部分学生迟迟不还贷。“如果创业大学生在没有任何抵押和担保情况下获得贷款,一旦不守诚信怎么办?”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不过,一位银行有关负责人说,目前银行信用系统建设越来越完善,不按时还贷的客户都会进入“黑名单”,不良记录将影响其日后与银行的业务往来。近两年,不少大学生陆续补上了拖欠的助学贷款。在他看来,通过一些灵活的方法,来给创业大学生放贷有一定可行性。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则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龙头。沙河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认为,银行可以在市区两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的推荐下,通过规范的审核和筛选来为一些较成熟、有前景的创业项目宽松放贷。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他们正和一些商业银行谈合作,希望能够为大学生贷款另辟蹊径;他们还希望能够吸引一些风险投资助力较为成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相关链接】
今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曾针对在校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开展了一次网络调查,从4551个有效样本中得出结论:81.5%的大学生对创业有兴趣。资金、人脉关系、市场环境和社会阅历,被认为是影响创业最主要的客观因素,尤其是资金,在影响因素中的比重达到了83.3%。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