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重庆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越来多的人开始关注创业的话题,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敢于尝鲜的大学生们如今也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大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将创业的道路走得有声有色。
创业经历是人生宝贵财富
张东目前还是重庆科技学院大三的学生,在大学里是个创业活跃分子,很早就与同学一起发传单、贴海报赚钱。他常常与学长一起讨论,如何才能跳出学生兼职只能做“贴海报”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如何才能将小项目变大?
大二的时候,他的团队组织了一次营销实战比赛,没有资金,就找企业拉赞助,一家一家地谈;没有参赛者,就拉同学来参加,挨个敲寝室门,这一场活动下来,他的团队不仅在学校,在大学城内都家喻户晓。
在电子商务火起来的时候,张东几乎是立刻运行了自己的B2C业务。“大学城附近的生活配套还不齐全,不管是社区居民还是学生们都希望在寝室楼里就能买到东西。”基于这个发现,张东的团队在高校中推行“网上支付、现场取货”的销售模式。他们几乎在所有大学城的宿舍楼里安排了“仓库”及负责人,小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
目前张东和他的团队面试了不下700个学生,认识了来自新加坡、美国的风险投资人,参与的项目数量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举办大大小小的比赛、承包快递、做培训、组织公益团体……还有一次为了想取得Cye京东校园活动的承办资格而每天给京东重庆、成都办事处打电话,在网上给京东的总裁发私信。”张东说,“通过在学校创业,学会做事的方法,学会做人的态度。另外,找一个好的导师,会让创业更容易。”
创业者要具备再学习的能力
对于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的大学生创业热潮,重庆工商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冯仁德认为,从目前我国的创业人群看,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越来越多,就拿他们创业而言,有热情、有能力是他们这群人中的主要特点,目前,在我国的大学生群中,创业比例占到了1%,而在西方的发达国家里,这个比例稳定在10%左右。也就是说,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空间还很大。
冯说,“作为一个老师,很多学生有了创业思路后也会经常找我商量,我也会根据这些人的性格特点,自身情况,教育背景来逐个分析和指导。对于这种敢打敢拼的激情,我都是很认可的。”
冯仁德提醒创业者,并不是所有人都合适创业,要根据自身能力、性格和精神愿望来一一判断,创业并不容易,需要机会也需要开动脑筋。如要要创业,首选还是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这是能把创业这件艰苦的事坚持下去的心理基础,另外还要有再学习的动力,因为创业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公司要进行财务分析、要进行战略研讨,很多能力或者知识是之前不具备的,这就需要继续加强学习。
发展型行业前途无量
说到未来创业的方向,重庆工商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冯仁德给出了个人观点,如现在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独生子女工作压力大,没有办法照顾家中老人。因为市场有这样的需求,老年产业将很快会被重视起来,与之相关的保健、康乐产业势必将得到发展。
另外,婴幼儿产业也是个很有前途的行业,现在的小孩很多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后代,在经过高等教育的洗礼下,大多对孩子未来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面都有足够的重视度。尤其是婴幼儿教育这块,将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