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西部人才政策
与李昌锦和小张的义无反顾不同,今年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的小李目前虽然还未落实理想的意向单位,可当记者问她为何不去西部发展时,她却连连摆手说:“我可不想去西部,去了就很难回来了。”
其实,小李的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心声。支援西部一些人是看重国家对支援西部的大学生的种种优惠条件,有些人害怕由于种种变故,比如在当地成家立业等,在支援西部的“服役”期满后,因种种拖累而回不了内地。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宁愿毕业后选择在内地大城市漂泊不定,也不愿意去西部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这种现实导致了西部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后继乏人,使得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人才、高层次人才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类实用人才都极度紧缺。”几年前就选择支援西部,现已定居新疆的新疆且末县地方税务局办公室主任谢续凡对记者说。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和谈认为,大学生担心支援西部“有去无回”的心理,除了大学生对西部存在偏见和误解外,与近些年有关部门在落实国家政策时存在偏差也有关系:其一,中央和省区党委政府的人才政策很好,但西部有些县市贯彻落实不到位,缺乏相应的保障和配套措施,宏观指导多,具体措施少,对人才关心和照顾不够,以至于人才来了很快又走了;其二,地方政府虽然不断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制定人才引进的办法,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条件差一时难以解决,工资水平较难提高。
刘月波主任则指出,某些部门和高校制定的措施在鼓励学生服务西部的工作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有些措施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比如,考研加10分、考公务员同等条件优先录取、学校和人才市场免费保留档案和户籍、给予荣誉以及奖励等鼓励政策,对于那些只想短期服务的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后顾之忧,在考研和就业的时候依然面临很大压力。
优化西部人才成长环境要落到实处
针对大学生支援西部中存在的问题,有专家指出,一方面,学生是否到西部工作或者扎根西部,是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密切关系的,高校应该鼓励那些与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相符合的学生,通过参与大学生服务西部的项目了解西部,到西部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应该遵循市场的规律,加强西部人才战略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学生有服务西部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西部地区也要积极创造适合大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和舞台,让学生真正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此,和谈则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对策建议,首先,从国家的政策和制度方面加以保障,由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可行的西部人才引进办法,国家补贴一部分,地方配套补贴一部分,提高在西部服务的人才的待遇,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同时加大监督力度,把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其次,加大各种“西部计划”的实施力度,制定相关的措施,为到西部服务超过5年以上的人才开绿灯,主动解决他们的户口、人事调动和家属工作,吸引他们在西部定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