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之不完全案例
近段时间,进入了应届大学毕业生报到落户的高峰期。他们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进入了事业单位,还有的自己创业当老板,更多的毕业生则进入了大大小小的各类企业。曾经满怀理想、激情飞扬的大学生,求职之路是否顺畅,走上就业岗位的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将如何规划?本报选取了5种类型的就业案例,他们身上或许能反映出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进公司:要学的东西很多
在金华市人才交流中心办事大厅,记者碰到了正好前去报到落户的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生卢丽。从8月1日开始,她在金华电信实业有限公司的工程设计部上班,从事工程线路的设计。
“要学的东西很多。”卢丽说,尽管现在的工作与设计有关,跟自己大学所学的装潢设计专业有点搭边,但其实两者设计的内容、对象完全不同,管道、光缆等等她此前根本没有接触过。好在公司对新进员工都非常照顾,会经常给予指导。和卢丽同时进公司的共有4人,现在其他人都还只能照着别人的设计图纸练习绘制,但是她已经领到任务把设计草图用电脑制作成正规文本,相当受器重。
卢丽的求职之路还算顺利,可以说是一次性就业,而且公司也非常正规,实力不错。上班生活与在学校不同,每天“朝九晚五”,上班一月还不到,她对公司以及自己的职务还不是很熟悉,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也还没有作过思考。
江西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小陈,过了大学英语六级和专业四级,在义乌很容易就找到了“对口”的工作———做外贸,但是现状于她而言并不理想。她在一家饰品公司的外贸部上班,公司正在扩张发展,已搬入了新的厂区,但是配套设施还没有跟上,甚至他们所在的办公楼连外墙都没有粉刷,还搭着脚手架。公司建有宿舍,只是简单地做了装修就让员工入住了,公共盥洗室里连水槽都还没有。硬件设施总能跟上,但是公司的作息制度让她觉得很“苛刻”,每周只有周日能休息半天,每4周才有一天的假期。
小陈理想的工作,是找一所学校担任英语老师,但是因为没有在大学里考出教师证,又错过了老家教师招考的机会,而民办学校往往需要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她最后只能像班里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了做外贸。大学期间未曾接触过外贸操作流程的她,现在需要学习很多东西,而饰品种类多样,熟悉产品就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考公务员,是她现在的最大目标,也是她觉得能改变自己现状的最好途径。
自创业:做好磨炼的准备
所有就业群体中,大学生自己创业当老板的仍然是少数。青岛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周飞,却在自己还没有积累任何经验和资源的情况下,“白手”起家,一毕业就和男朋友在义乌开出了一家外贸公司。
今年4月,周飞开始到义乌找工作,虽然外贸工作好找,很多企业只要她愿意就可以去,但是企业担心把她培养好后跳槽了甚至把客户带走,都要她签比较久的合同,这令她不能接受。最后,她与同样学国际贸易的男朋友一商量,决定两人自己开公司。“这也不是心血来潮的事情,在学校里的时候我们就有这样的想法了。而且就算去公司上班,最终还是要出来自己做的。”周飞说,她和男友征询了双方家长的意见后,就开始筹备成立公司。6月份他们回学校毕业答辩前,已经把房子、设备等都准备好了。7月,他们的义乌多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正式开张营业。
“刚开始的雄心壮志,现在已经慢慢被消磨了。我们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以为都可以一条路通到底,但实际上发生的了很多预料不到的事情。”周飞说,公司成立快两个月了,但是目前还只做过一些国内的小单子,“本都还没回来。”她原来以为,虽然自己公司没有名气,但是只要价格合理就能吸引到客户。但她没有考虑到,外贸公司的资信更重要,客户与你没有接触过,很难相信你,他们宁愿选择价格高一点、已经合作过的公司。更令她难过的是,有时候即便是价格压到最低,客户也未必愿意下单。她曾经跟一个印度客户谈一个大单子,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问过全国许多厂家拿到了最低的价格,但是对方仍然认为应该更便宜,最后双方谈不拢,只好作罢。
周飞的大学同学里,没有自己创业的。按传统的观念,她应该先到公司上班,然后积累经验和客户,再自己创业。不过周飞并不后悔,最近她正在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她准备改变客户经营模式,转向专业化、单一化产品。
公务员:层层过关的漫长等待
考取淳安县公安局警察职位的任宇波,已经前后往淳安跑了8次。从去年11月开始报名、笔试,到之后的面试、体检、政审等层层考核,直到今年6月结果公示,他等了半年多。这段时间里,他大都待在学校里,不敢外出,因为单位办事“什么都跟突发事件一样”,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就来一个电话告诉他要做什么。
知道公示结果后,任宇波仍然没有外出,一直留在学校帮导师做论文。他现在还住在浙师大附近,这个周日他准备回萧山家里,月底就要去淳安报到上班了。“我的地理不是很好,当时看杭州市淳安县,以为淳安离杭州应该很近,就报了,没想到淳安是最偏的。”任宇波说,他本来是想考老家萧山的乡镇机关,但当地的乡镇机关只面向村干部选拔,后来他看其他男生都报考了警察,也就跟着报了,而萧山的公安局是杭州八区统一招考特警,他最后选择了淳安公安局。
大二的时候,任宇波决定要考研。等到了大四,他把主要目标转移到了考公务员上,因此很少向外投应聘简历。从去年9月开始,任宇波就开始看省人事厅出版的参考书。他分析了历年的考卷后,觉得法律知识所占比重比较大,于是在10月和11月把刑法、行政诉讼法和法理学等内容学了一遍。考前一个半月里,他做了30多套模拟试卷加一本模拟试题书。去年国家公务员招考时,任宇波报考了北京一家单位,并拿到了面试机会,因为自己的分数只比面试分高2.5分,他认为把握不大,而到北京面试来往的费用负担较重,他放弃了。不过,这也给了他信心:既然国家公务员能进面试,省公务员招考时上线应该不成问题。
任宇波所在的寝室就有3人报考公务员,而最后全班考取了公务员的只有他一人。他报考的职位招考13人,初审通过的大概是159人,相对而言比例还不是很高。他的笔试成绩是12名,面试成绩不错,综合排名第7名。在面试前,他和同寝室也进入面试的一名同学特地先去做了体检,但这名同学因为在体检中发现有不合格,最后主动放弃了面试机会。
“肯定是想回到萧山去的。”任宇波说,公务员竞争日趋激烈,报考竞争相对较小的淳安公安局可以说是“曲线救国”,他会先安心工作,同时要抽空准备司法考试,希望能通过考试,然后找机会回萧山老家工作。
当老师: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在浙师大就读,即使不是师范专业,多少也会有意识先考取一个教师资格证。该校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陈亚荣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她在大四上学期拿到了教师资格证。
“其实是不大清楚自己的专业究竟能干什么,能做老师也不错。”陈亚荣说,她的专业有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而她个人更倾向于做心理咨询。但是,一般的心理咨询机构都不大愿意聘请刚毕业的本科生。年初她到杭州人才市场找工作时,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指定要招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她于是应聘去做了猎头。虽然老板待她不薄,但是公司毕竟不大,给她的薪酬在杭州生活仍然不轻松,得知老家余姚市公开招考教师后,她回去报了名。
3月笔试、4月面试、5月出结果,陈亚荣考上了,但是因为中小学没有心理学课程,她报考的是初中社会学教师,专业完全不对口。不过,她已经看到了实现理想的希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做老师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还可以积累心理咨询的经验。像我这样的年纪和阅历,去做婚姻咨询、老年人咨询显然不可能,所以我能选的方向就是青少年心理咨询,而青少年的资源就在学校里。”陈亚荣说,等到了学校,她可以利用专业开办学生心理辅导室,这块工作在余姚的中小学还比较弱,肯定会得到学校的支持。
宁波大学毕业的唐梦彦,上周刚刚到南苑小学报到。她读的是师范专业,所以一开始就将找工作的目标锁定在学校。在宁波,她也曾参加过一些招聘会,但因为有生源地保护政策,她最后只能等待回到金华参加开发区所属学校的教师招考。为了不错过这次考试,她早早地给开发区打了电话“备案”,方便招考时对方及时通知她。
“床上、桌上、地上全都是书,一般每天都要看到凌晨三四点。看累了就准备一下讲课技能。”考试在7月,唐梦彦提前3个月就开始了准备,但因为不知道考试内容,考前一周她才真正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一周的紧张复习,终于没有白费,她最后如愿地考上了。现在她回头想想在学校时的历次招聘,觉得就业形势的确非常严峻,一些北大毕业的、有双学士的当时都去应聘教师岗位。
到农村:满怀希望地摸索
今年1月15日,50名经过选拔的大学生成为了义乌市首批大学生“村官”。中国矿业大学法学专业的杨志强,也是其中一员。现在,他已经在佛堂镇芳山村上班半年了,职务是村委会主任助理。
杨志强本来已经在义乌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助理,去年11月,他和800多名大学生一起,报名参加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公开招考。考试的内容和公务员差不多,他本来就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最后以笔试成绩第一、综合成绩第20名的成绩入选。经过培训后,有50个村(社区)让他们选择,因为自己家在佛堂,他选择了佛堂镇芳山村。
“目前村里的主要工作是旧村改造,前段时间实施方案还没定的时候,经常开会开到凌晨一两点,现在开始拆建了只要对照实施计划表,经常到现场监督一下就可以了。”杨志强说,农村工作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简单,有时候跟村民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可就是说不通。原来,他认为到农村工作类似于联村干部,平时在镇里,需要的时候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村里解决问题。但上班后才知道,按要求他们得吃住在村里,而村里的办公条件跟机关单位显然不能相比。
作为村委会主任助理,杨志强目前接触到的主要工作是文字类东西的起草修订、上级文件的传达等,他说忙起来的时候特别忙,空的时候又特别空。试用期三个月结束后,对他进行考核时,他自我评价说,贡献最大的就是把村里旧村改造的实施方案、细则形成了文字。事实上,包括村里、镇里现在对大学生的定位都还不是很明确,大学生到农村究竟应该做什么工作、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大家都还处在探索阶段。
杨志强说,对于农村工作很多地方他都还不太懂,包括一些政策法规都还需要学习,但是很少有人可以给他们指导,带他们入门。镇里和村里都鼓励他考公务员,到时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而这也正是他的盼头所在,因为他本身就打算考公务员,现在的工作正好对他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