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新闻→新闻
    


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cye.com.cn 时间:2007-8-31 14:25:47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我来说两句

    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就逐渐开始从就业教育、择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但是,虽然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开展了近10年,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高校不仅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缺乏统一协调有效的组织机构,缺乏有利于创业教育开展的大学文化,缺乏从事创业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而且创业教育还没有融合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体系之中,还处于一种课余时间开展的“业余教育”,还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还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还没有形成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因此,进一步转变办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为创业型社会构建培养创业型人才,仍然是我国高校必须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结合我国高校近年来创业教育的实践,高等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的战略性转变,为创业型社会构建培养创业型建设人才,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认识水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就业教育或择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使自己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适应。其实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对大学生而言,最主要的应该是通过自己的主动创业,一方面为自己创造工作岗位,同时也为他人提供工作岗位。
   
    因此,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首先是一个教育理念问题,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要求在办学理念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潜能,使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创新、学会创业;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突出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实践的结合。
   
    实施创业教育不只是局部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的调整,而且是涉及到总体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等诸多深层次变革的系统工程。对此,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根据教育大众化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进行创业教育观念、机制、内容、方法和管理运行上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
   
    第二,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的实施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庞大的教育教学组织系统,学校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各显特色”的工作原则,构建科学合理、运转协调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组织保障与环境条件,否则,创业教育就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
   
    首先,要得到教育系统内各级领导的重视,建立纵向的领导协调机制。学校领导是创业教育的领导者和决策者,负责创业教育理念、目标的确定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应成立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协调与策划指导工作。
   
    其次,要有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科技处、就业办、校友会等部门以及各院系的支持和参与,建立横向的协同工作机制。各个相关部门都要围绕创业教育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分工协作,各负其责,仅仅靠一个创业指导中心是不能完成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任的。
   
    第三,开设创业课程,实施体验教学。创业教育,担负着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传授、创业技能的训练这三大重任。我国高校要完成这三大任务,首先,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即要根据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科学文化与人文素质融合的趋势,构建综合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创业,实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模式、专业教育模式、就业教育模式与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比如可以开设“创业社会常识”、“创业管理课程”、“创业企业设计和研发课程”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
   
    其次,要创造条件,实施创业体验。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创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创业意志与创业技能。为此,各高校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运用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注重学生创新、创造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也可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科技服务公司,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经营,体验创业全过程;还可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积极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学生进入现场,深入岗位,感受创业氛围,增长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
   
    第四,拆除无形围墙,开放教学制度。当前,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最主要瓶颈之一就是大多数高校缺乏合格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少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任课教师无非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对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素质影响不大。其实,社会上有许多成功的创业人士,他们不仅具有创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也积累了不少创业的经验与体会,但由于长期存在于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无形围墙,使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流动不畅,该出的人流不出,该进的人又进不去。为此,培养创业型人才,高校必须走开放之路。校门要向全社会敞开,着力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包括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官员、成功企业家和创业投资家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创业导师”队伍。
   
    第五,培育创业文化,营造创业舆论。创业文化首先是一种思想意识,只有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才能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因此,一方面,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大力建设创业文化,宣传创业光荣,树立创业典型,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对创业文化及创业型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削弱那种认为稳定的工作比充满风险的创业更可取的传统文化影响,向学生灌输敢于冒险、勇于创业的价值观念,让创业文化植根于大学文化中。另一方面,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鼓励创业,开展与创业有关的活动,在师生中经常分析创业者成功的案例,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设计或创业比赛,培养和激发师生的创业热情、创业动机和创业理念,鼓励师生积极创业,为创新创业大造舆论,形成尊重创业者、爱护创业者的浓厚氛围,营造出以创业为荣的风气,创建与创业型社会相适应的思想舆论环境。
   
    第六,改革评价模式,激励创业激情。在创业教育中,树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人才观有助于创业教育的实施。过去,高校通常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而实践证明,以考试分数为主要指标的人才评价体系,不仅在理论上不尽科学,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亦存在片面性。创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多地从实际出发,倡导以实际业绩与社会效果为主的人才评价体系。所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有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首先,开展创业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对大学生的评价模式。要根据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发展和提高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有“事业心”、“责任心”、“开创性”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业者;在考评制度方面,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知识考核可采用试卷的方式;创造力的考核可采用实验的方式、设计的方式、调研的方式或通过网络定期测试等;评价教学效果时,既要纵向比较,也要横向比较,力图使考核变得更为客观、合理和科学公正。
   
    其次,开展创业教育也必须改革目前对大学的评价体系与指标,把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作为对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不能同现在一样,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只统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不统计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只有设定一定的创业率来要求高校,才能有效引导高校从就业教育和择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
   
    不仅如此,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与风险,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全社会要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学生家长要改变“小富即安”、“求稳怕险”的就业观念,积极鼓励子女创业、支持子女创业,形成“创业有为,劳动光荣”的家庭氛围。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BTV13日节目录制观众报名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