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这里的学生都很忙,学生们除了上课,就是在寻找锻炼的机会。新学期开学,来了新同学,老同学会从市场里批来物美价廉的衣挂、拖鞋、台灯、镜子、电话卡、英语考级图书等校园学习生活用品在校园设摊,让初来乍到的新生省却奔波之苦。
校园里有个面向学生的超市,是外面的人承包的,办到今天,不知换了多少承包者,办一个亏一个。说出去人家还不相信,校园里有8000多学生,怎么会没钱赚呢?很简单,生意都被学生抢去了,从方便面到矿泉水,哪个同学要买,打个电话,就有同学送货上门,价格比超市还便宜。
学生们告诉我们,他们基本上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业余时间不是去打工,就是在做市场调查。校园里60%的学生生活费能自理,全院学生一年“打工”的收入超过1000万元。 理论考试是学业,实践技能也是学业——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
看到这些忙碌的学生,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来取经的同行,或者是记者,都会问一个同样的问题:学生的学业会不会受影响?
对此,学院副院长贾少华总喜欢反问一句:“什么是学业?理论考试是学业,实践技能难道不是学业吗?”
贾少华认为,人都是各具特色的,社会的分工也是分层次的,有的人擅长搞学术研究,有的人善于动手,学校教育应该扬学生所长。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义乌工商学院逐渐形成了与自己的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完全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
面向市场,就是学校的专业是根据市场需求设立的。背靠义乌发达的小商品市场,学院设立了产品造型设计、国际经济和贸易、应用英语、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都是实用型的。像产品造型设计,义乌市场上有40多万种商品,假如有千分之一自己设计,需要的人才就不得了。因为市场需要大,学生的锻炼机会就多,今年中秋前夕,该专业的学生光是设计月饼包装就忙得不可开交。
义乌有700多家印刷企业,用的机器有很多是花了几百万几千万元从国外进口的,像意大利罗兰双色机、德国海德堡四色机,因为缺少技术工人,花大价钱引进的机器有一半的功能无法发挥出来。在当地行业协会的要求下,学院从去年起设立了印刷技术专业,并引进了一家印刷厂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学生边学理论边实习,课上完了,学生也能独立操作机器了,以至实习期结束,印刷企业纷纷动脑筋来挖学生,私下里开出的工资每月达3000元至5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