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交流:毕业后是创业还是就业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创业联盟”的主持下,创业指导专家与学生开展交流。
南京农业大学大一学生:我是学营销专业的,注定从事医药品销售,请问老师,我的职业生涯应如何规划?
专家齐兴强:我是人口管理学院的毕业生,我的第一份工作做的却是电子产品销售代理,做到安徽区经理。后来发现自己适合创业,又创办自己的企业。对这位同学,我认为不要把自己的职业束缚在一个小圈子里。要有个大体的规划,在自己成长的各个阶段,不断调整、明晰。在规划时,要注意自己的学识特长、性格秉赋等;注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要注意发现自己内心的最大渴望是什么,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
信息工程大学大二学生:我拿不定自己将来是创业还是就业?
专家王伟:这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而定。一般来说,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对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性不认识,从打工开始比较适合。打工有两种:消极的打工。老板给一份钱,你干一份事,这样你没有真正的收获。积极的打工。把给老板打工转化成为自己打工,你留心观察,会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锻炼自己与别人的沟通能力,主动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等,总之做到真正有收获。这时创业,比较有把握。对专长突出的同学,结合自己的专长,也可以毕业后直接创业。
信息工程大学大二学生:我留心了几个项目,但做的人太多,传统行业能不能创业?
专家刘屹:创业贵在创新。做全新的行业,竞争对手较少,市场空间较大,但需要有新知识。做传统行业也能创新。传统行业的产品、服务也有提升空间,看你如何发现。我有个学员,开了家“跑腿公司”,为老百姓买油盐酱醋,有段时间业务不稳定,很难坚持下去。后来我建议他开辟对公司企业的服务。现在他为一家食品名店外送,挣劳务费;为一家保险公司送保单,每单挣30元,收入很稳定,雇了几十个员工。可见,创新是创业的灵魂。
南京工业大学大二学生:创业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如何带出自己的团队?
专家叶瑞鸿:多参加社会实践。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多与人沟通,沟通中,让别人了解你很重要。别人不了解你,不知道你的能力,如何能信任你?构建自己的团队,同样要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按照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步步发展,一步步形成自己的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