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华大学研究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调研团系列调研稿
相关新闻:创业者讲述:创业之路有苦也有甜
创业者讲述:创业之初的不同动机
大学生创业:需要实践磨砺
大学生创业:需要实践基地
天使基金 推动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基金在不断完善
政府和中介助你创业梦想起航
激情创业的岁月 需要实践磨砺 ——访谈高校团委系列报道
以创业带动就业,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想要在创业之路上达到成功,关键在于培养创新的理念,掌握创业的技巧,这已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市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和取得的成就,东华大学研究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调研团走访了沪上四所知名高校的团委,分别是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以及上海理工大学的团委。下面就跟随笔者走进这些高校,感受其校园创业氛围,了解其创业教育开展和创业文化营造的特色。
上海交大:十年大赛磨砺,锻炼成熟计划
2008年7月14日,调查团成员来到了已有十年开展创业比赛经验的上海交大,并对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的桑大伟老师进行了采访。桑老师表示,交大的创业课程定位准确、理念清晰,首先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然后进一步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整合创业资源,开辟一条通畅的创业道路。比如由交大团委和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推出的“创新创业大讲堂”选修课,不仅仅使交大学子的创业意识愈加强烈,更营造了很好的创业氛围。
交大的特色是拥有开展了近十年的校内创业比赛的丰富经验,这些大赛避免单纯的理论说教,以现实中的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比赛中,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学校会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分类辅导,能够满足同学们各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经过校内创业比赛的磨练,同学们对创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能够以比较成熟的项目和心态迎接未来的创业之路,也便于参赛者将自己的创业项目市场化。
同济大学:科技创业氛围 ,孕育丰硕成果
2008年7月11日,调查团成员走访了在科技创业方面硕果累累的同济大学,采访了同济大学团委副书记周建辉。周老师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同济大学的创业工作情况以及所获得的成果。同济的特色在于其校园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体现出与教学、科研资源整合的效应。学校还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等创业类竞赛活动,学以致用,近年来已获得百多项省部级以上各类创业大赛奖项。校团委也会从这些活动、竞赛中发现好的作品、优秀个人或团队,并将其推荐给负责分基金会的校产业管理办公室。
作为创新创业实践的延伸,同济还致力于扶植有准备的大学生创业。学校通过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和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每年设置专项资金100万,创业大学生可获得不同额度的基金资助,然后转入高科技园区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同济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也正努力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提供一流的创业孵化服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好的平台,以促进大学生创业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创业氛围中,同济大学学生创建的企业生存状况良好,师生共同创建的企业群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仅四平、赤峰路一带,每年的产值就达30亿,收益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