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我们会毕业,会走出校园。到时候,没有了学校的照顾,我们怎么办?就得从现在就学会成长,锻炼自己走向市场。”陈启专有点羡慕拓荒工作室的创始者们,“当初工作室成立时接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来自校外的,给泰特展览做网站。”可是,离开学校摇篮走向市场,谈何容易?
工作室原来还有市场部专门负责市场开拓与推广,去年搬迁后,出于场地及其他因素的考虑,市场部被撤掉了,现在策划部的工作开展得也不太顺利。另外,一放暑假,十几名成员大部分都回家了,只剩下四五个人值班,新市场的开拓就更无从谈起了。
对此,陈启专也很无奈。
采访手记>>>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被炒得火热。然而,真正能在市场大潮中挺立的学生公司并不多,更不用提发展了。从这个层面来看,创办至今已走过2个年头的拓荒工作室无疑是幸运的。这,源于有一个照顾她、呵护她的摇篮——学校。但显然地,处身“摇篮”的“拓荒工作室”,尚未达到他们自己提出的口号:“拓荒,让天地更宽广”。
怎样才能走出更宽广的天地?首先要学的,就是开拓市场。而这,恰恰是拓荒工作室的弱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工作室的成员以技术人员为主,没有一位成员是擅长市场营销,或者是营销专业出身的。这样一群技术型的学生,自然会对开拓市场一筹莫展,出现瞎跑两三个小时空手而归的情况也不足为怪了。
这不禁令记者想起,曾在2007年引起业内大讨论的一起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当时,5名河南籍大学生筹资百万元在北京创业,可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不仅没有挣到一分钱,凑来的百万元资金也打了水漂。事后分析,失败的一大原因就是没有重视市场营销工作,以致缺少市场信息渠道,“如果当时信息渠道更畅通,早点儿知道一些信息,我们就不会坐失良机了。”
前人的“如果”,至少能为“拓荒者”们提供参考。想走出摇篮,真正融入市场,学子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创业网转载稿件,http://www.cye.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