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创业热情日益高涨的当下,大学生面对创业到底该何去何从?
在校创业难成功,但只要勇于尝试,都会有所收获。听听这些曾经有过“小贩”经历的创业成功人士,3G门户网老总邓裕强和张向东讲述他们的创业经历吧。
头次创业遭遇“滑铁卢” 贩卖羽绒服血本无归
1995年,“东莞仔”邓裕强考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很快与同窗“陕西仔”张向东“混”为兄弟。那时,他们在偏远的北大昌平园校区。北京入秋后气温骤降,邓裕强敏锐地捕捉到商机,他和张向东商量:“很多像我这样南方过来的同学,连过冬的衣服都还没有,不如我们在学校卖羽绒服吧。”
两人一拍即合,开始第一次共同创业。果然,羽绒服走俏北大校园。但两人盘算却发现,“钱赚不多,因为是学生生意,只能薄利多销。”他们想:“干脆到商业区摆地摊卖去。”
一个周末,他们提着两个大蛇皮袋羽绒服,倒了几趟车,来到西单商业区。还没等地摊摆好,城管执法人员突然现身。两人蒙了,掏出学生证求情。“北大的!北大的学生当小贩?”张向东至今还清楚记得城管人员抛下这句话。多亏了北大“面子大”,人家放他们一马,但货全部被没收。
第一次创业“血本无归”。但“小贩”经历成为了邓裕强和张向东若干年后的珍贵记忆。
二次创业遇阻力 亲友团轮番劝阻 打消弃学从商念头
有一个时期,邓裕强突然产生了退学创业的冲动。他把想法告诉家人。父亲在电话中不动声色地说:“你想退就退吧。”暗地里,邓父却以旅游名义,组织亲属“劝说团”先后三批飞赴北京,甚至“征用”了邓裕强最疼惜的远在香港的小表妹。
弃学从商的念头最终放弃了。师长有理有据的分析,让邓裕强和张向东两人渐渐回归理性。从此,邓裕强开始发狠钻研互联网信息技术,而张向东则更多地涉猎业界市场信息。两人暗中为未来的创业积累能量。
毕业后,邓裕强先后在中国电信公司、中国移动公司就职,张向东则独自创业,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在公司因为种种原因而解散后,他南下广州,干起了他的所好,在《新周刊》做了两年记者。三年过去了,两人再次相聚时,创业的灵感一触即发,“我们要做3G时代的,中国最大的无线互联网门户网站——3G门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