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天之骄子也躲不掉国际金融风暴的“寒冬”。面对这个“冬天”,北京理工大学大三学生小方却并没有闲着,春节刚过,就早早地回到学校,为自己的“生意”开始忙碌。小方现在是北京中关村一家电脑公司的校园代理,已经干了两年多。
“大一下学期的一天,我在校园的宣传板上看到一则‘校园代理’的广告,是代理各种组装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当时我不太明白什么是‘校园代理’,只是想着能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也想锻炼一下自己,于是就去了。一路走来,虽然很辛苦,但也得到了锻炼,很难忘。”聊起做校园代理的经历,小方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
其实,“校园代理”早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海报栏、电线杆上,网络上的BBS上,随处可见招聘校园代理的广告,校园代理们制作的各式各样的传单也不断地出现在寝室、教室和图书馆。
校园代理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代理的东西也五花八门。他们称不上小老板,也不可能靠代理发家致富。他们中的很多人,仅仅是把代理当作一种业余爱好或锻炼自己的机会。这个群体构成了高校独特的“校园代理族”,也催火了高校经济。
校园代理靠口碑生存
李维在中央民族大学可算是“名人”。因为每天经过学校海报栏的人,都能看见他发布的最新产品广告。
去年3月,正上大二的李维想找一份兼职,赚点生活费用。一天,一家科技公司来到校园搞促销活动,向学生推销各种MP3和移动硬盘。由于价格优惠,那次的活动很成功,很多同学都参加了“抢购”。回到宿舍后李维心动了:我能不能在校园里设立一个代理点,以后同学们购买时不就更方便了吗?说做就做,他立刻找到了这家科技公司,把自己的想法向对方一说,双方一拍即合。从此,李维成了这家科技公司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校园代理。
李维回忆起经商之初的日子,还是很激动,“那时我的宣传手段主要是贴海报、发传单。为了能让人信任,我还把售后服务拉了过来,因为学生很看重这个,机器坏了我帮他们送去修,很方便。这样过了大约半个月,我终于卖出了第一台MP3。再后来就顺了,因为我代理的产品质量好,售后服务也很及时,所以回头客很多。有时候一个班里有一个人说好,那其他的同学就很可能来试试。在校园里经商,靠的就是‘口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