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冬天开始,大学生就业荒的新闻屡屡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上升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2009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10万,新增了50万人,此外,2007年和2008年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为此全国上下都在绞尽脑汁帮助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的寒冬。日理万机的温温家宝总理亲自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各级相应的机构也正在采取措施,应对这一严峻的问题。
大学生当船娘、大学生养猪,这些原本另类的择业观现在却令很多大学毕业生对这些岗位趋之若鹜,当然不是说大学生就不能干这些活,而是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想养猪而不得的尴尬境地。面临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秉承“先就业 再择业”就业观,视角从人才市场向劳务市场转移,试图缓解这一压力,但是就这样仍然未能如愿以偿。民间普遍流Cye.com.cn传一句话,“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如今“文武艺”倒是学成了,贱卖都没有人要,原本期望通过大学学习能够找份好的工作,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服务社会,现在不禁要问:我们该拿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怎么办?
就目前的就业形势而言,近800万大学毕业生去争夺少数的一些饭碗本来就很尴尬,招聘会常常爆满的成为目前高校和人才市场无比壮观的景象。如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给这个就业的寒冬雪上加霜,很多公司或倒闭、或裁员,下岗的一批人也加入到了抢饭碗的大军中来。
曾经有人鼓励大学毕业生考研继续深造,也有人建议大学生自主创业或者到基层去,但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想法:考研热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让社会增加人才培养的成本,毕业出来面临着人才过剩的尴尬在所难免;而自主创业或者到基层去,大学生一是没有创业的资本,而是经验不足,而基层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大学生下去了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大学生村官叶波之死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盲目下基层不一定会得到什么好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