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就业是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2006年开始,山西省大同市在3年时间内先后选聘了1485名大学生村干部充实到农村。他们走马上任后,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涌现出一批干事创业的典型。市委组织部在对选聘“村官”就任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中发 现,有一大批大学生“村官”立志通过自身实践改变农村农民封闭落后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由于受环境、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和有效引导,阻碍了他们自主创业创新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状况,市委组织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在借鉴一些大学生“村官”创业经验的基础上,决定设立专项创业基金,鼓励扶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并带领群众致富。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大同市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于2008年9月初正式建立启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也相应出台。
“创业基金”定位明确,主要用于大学生“村官”创业起步阶段流动资金紧缺的扶持,目的就是让基金能够激励和帮助一批大学生“村官”创业成才,在农村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经过反复审查筛选,首批筹集的30万元创业基金对16个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进行了资助,资助金额最高的3万元,最低的1万元,涉及种植业、养殖业、信息服务业、民间手工制品业等。在各级党组织的协调配合和扶持帮助下,首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全面启动,进展顺利,其示范和带动效应日益显现。
创业基金的设立,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干事构筑了平台。“推广种植枣树生产基地”是浑源县藏经庄村主任助理程莉的项目。这位农大毕业的小伙子,上任后通过市场调查,引进了适应性强、见效快、产量高、经济价值好的“壶瓶枣”树,先期由于缺乏资金,很难有实质性的推广。去年秋天获得“创业基金”扶持后,到目前已组织15户村民种植了70亩,成活率达到85%以上。“壶瓶枣”树的引进,开创了塞北地区种植枣树的先河,为全市农林业结构调整、品种优化作出了探索。
创业基金的设立,也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元素,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观念的转变。为了帮助当地农民改良品种、提供技术、组织产品营销,大学生赵鑫娥在任新荣区安乐村党支部副书记后创办了有机食品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分别在阿里巴巴网站、淘宝网和QQ上设立了网页,专门推销安乐庄村及新荣区的农副土特产品,收集传递农村与市场的各类信息。目前中心接受农民咨询500多人次,为农民提供农副产品销售信息200多条,帮助农民引进优良品种3个,已收购推销近万元的杂粮及农副土特产品,为妇女代销各种手工制品近百件。与此同时,她从获资助的创业项目基金中拿出1.6万元,引进一台软包装机器,为农民进行绿色食品的初加工,目前厂房建设机器安装调试基本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