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雨滂沱,还是阳光普照,参与第六周干窑镇“服务周”的机关工作人员走村进户,倾听民声,积极调研。此次“服务周”内容围绕喜迎“七一”、组织文艺下乡活动、城乡结对等展开,如何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成为蹲点服务人员共同的话题。
昨天上午,嘉善报社蹲点服务人员来到新星村的结对户李国民家,详细询问了他家的农业生产情况。成箱的丝瓜、黄瓜堆放在家门口,李国民感叹道:“销路不好,现在每公斤卖1元都少有人问津。”在他家的大棚内,只剩少数番茄没有采摘。李国民说,他从今年4月就开始采摘番茄了,并以每公斤3.6元的价格卖给了批发商,收入不错。现在番茄已经落市,剩余的番茄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卖入市场。
李国民说,今年番茄丰收,而丝瓜、黄瓜种植不景气,总的来说还是赚了点,他打算把番茄收上来后换种单季稻。“你们镇有个大学生创业基地,里面种植的‘奥运果蔬’都是新型有机环保食品,你想不想试试?”报社蹲点服务人员问。李国民表示,如果有市场,他愿意尝试种植。
随后,蹲点服务人员前往新星村村委会。村干部介绍,目前该村的不少农户仍然选择传统的农作物和耕作方式。大学生创业基地引进的新品种和新理念以及大学生们吃苦耐劳、扎根一线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农民的种植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大学生创业基地还在发展起步阶段,要发挥其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任重道远。”一村干部说,“不管是农户本身还是大学生创业基地,都需要加强农业技术的创新,大学生具有先进理念和营销策略,而农户具备娴熟的农业生产技能和丰富的农业知识,两者如能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必将能更好、更快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