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整个家庭的生计。市委、市政府日前下发的《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意见》专门规定:对困难家庭的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就业援助服务,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当年全部实现就业。
政策: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零就业”、地震受灾严重等困难家庭的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就业援助服务,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当年全部实现就业。
解读:此项政策的援助对象包括经认定的城乡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家庭的高校毕业生;经认定为残疾人的高校毕业生;地震中父母死亡(失踪)或丧失劳动能力、房屋完全损毁的高校毕业生;经相关部门认定符合援助条件的高校毕业生。
离校后未就业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可向其户籍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成都市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申请表》、本人学历及身份证明、本人或直系亲属《再就业优惠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残疾人证》等相关材料。
各区(市)县人事部门对材料进行审查和核实,并将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经审核、公示无异议的,由其户籍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发放《就业援助卡》,并提供相关就业援助服务。
援助措施包括:一是面向社会重点推荐就业。在新闻媒体、大学生就业网开辟专版、专栏,刊登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面向社会推荐就业;面向社会公开募集岗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一对一”重点推荐就业。
二是机关事业单位优先录(聘)用。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聘)用考试的,免收各项报名和考试费用,同等条件优先录(聘)用。
三是高校毕业生服务城乡基层项目定向招募。“一村(涉农社区)两名大学生计划”“农村中小学特设教师岗位计划”“乡镇公立卫生院大学生支医计划”“大学生服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计划”等高校毕业生服务城乡基层项目计划按一定比例预留,定向招募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
四是社会公益岗位保底就业。各级政府专项募集社会公益岗位,用于安置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
金牛区:将建15个大学生创业特色街区
本报讯(记者李斌)昨日,金牛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根据方案,今年内,该区将建设1个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承载能力强、起步规模不低于5000平方米的创业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