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门 自主创业 “卖”创意
又到一年毕业季节,一大批学子即将步入社会,在金融风暴的大环境下,不少学生选择了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反对者认为,这些乳臭未干的大孩子尚不具备自主创业的关键资源;支持者则认为,创业可以锻炼年轻人,实现自身的价值。更多的人觉得,创业固然不错,但大学生最好先工作几年,积累一定经验之后再进行创业。
孰是孰非,也许这个议题原本就没定论。
做出自己的品牌
27岁的刘琳是本市某高校服装系2005年毕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又到香港理工大学攻读了两年纺织品设计专业研究生,其间还学习了形象设计,2008年初毕业回津,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
她选择的项目是一家服装造型设计工作室。“我是学设计的,所以我并不仅仅止步于卖衣服,还能帮客人做一些服装的改装。”她说,通过自己的调研发现,很多人都觉得买了新衣服却不知道如何搭配,衣柜中的大多数衣服使用频率并不高,因此她觉得自己的市场就在这里。
让人特别感兴趣的是,刘琳的小店中还有很多小玩意,这是她的好朋友于欣欣的杰作,欣欣是刘琳在工大的同班同学,毕业后就在新文化广场经营了自己的创意小店,专门卖一些搞笑的小玩意,比如刻着百家姓的高档筷子、印着“怕老婆是美德”的徽章、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公交卡贴、还有什么“防贼水囊包”,以及仿制的好莱坞电影里面的道具等等,绝大多数产品都是手工制作的,很难找到重样的,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期间,欣欣设计的穿着中山装和华服的奥巴马徽章和卡贴以及各种包更是卖到了断货,“我的店开张后,特别把这些小玩意也引进过来,增加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