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基础薄弱、理论研究较少、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面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开展创业教育已刻不容缓。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即使摸着石头过河,也要趟出一条路来”。
——提高创业意识,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创业教育对在校学生来讲,首先应注重就业观念的转变。调查表明,很多职业院校学生认为,就业就是要找到工作单位。这种观念造成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被动局面。创业教育则要促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也可以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人生与社会价值。
——开发创业教育课程,为学生构建创业知识能力结构。目前,我国部分普通高校开发了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职业院校要根据学校的教学现状、师资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发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和教材,以构建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知识与能力要求为基础,在内容上侧重于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应用,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总的说来,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应区别于传统课程教学,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模块化设计。创业教育课程应设计成若干模块,根据学习对象的实际需要,为其量身定做创业培训课程,以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组合。
二是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和电子课件进行教学。案例教学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性,电子课件可模拟真实场景,具有直观性。这类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创业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迁移到真实的创业场景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创业中的管理理念和操作策略。
三是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和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同企业家、专家以及创业中介机构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接触,从创业成功者的经历和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帮助,不断积累创业经验。
——成立创业实践小组,为创业教育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创业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育,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助推器。通过成立创业实践小组,开展市场调查、商业实践和管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以明确的任务和考核要求,让学生全面参与到企业管理当中,使学生增强市场意识、提高沟通合作能力、获得企业管理体验,为成为创业者做好知识和能力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