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得我们必须思考一个命题:我们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究竟是干什么用的?真想起到指导高等教育、为宏观政策作参考的目的,就必须放弃自欺欺人的Cye.com.cn数字游戏,修改目前这种简单、粗糙的统计模式,并对绑缚在“就业率”上面过多的利益蛋糕进行“松绑”。比如很多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是在毕业半年或者一年之后,这样对就业质量等就有更清楚的掌握;比如有的国家用统计局等机构对就业率进行不定期评估,保证就业率的真实客观;比如对就业率造假应该严格惩罚,甚至“一票否决”,并积极拓宽社会举报的平台,调动社会监督等等。
总之,必须完善就业率统计的方法与监督机制,不能允许学子们的权益被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忽悠掉。不管是强迫的“被要求就业”,还是更离谱的“被欺骗就业”,这种“被”字都不该在一个公民社会里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