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新闻→新闻
    


应届毕业生惊曝“被就业”


cye.com.cn 时间:2009-7-29 10:46:15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于冬雪 罗勇 我来说两句

  相关专题:高校被就业(专题)

  “我就业了,就业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近日,西北政法大学2009届毕业生赵冬冬在国内某知名论坛上发帖称,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与西安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书,而他连这家公司听都没听说过。

  就这样,“被就业”一词在网络上诞生了,该帖也在各大论坛被广泛转载。不少网友纷纷跟帖列举出自己或朋友“被就业”的经历,甚至还有应届毕业生反映学校要求每人交上有单位盖章的就业证明,否则不能毕业。在“被就业”问题被广泛关注的同时,有人把矛头直指高校就业率造假的问题。

  针对各界的讨论,人保部新闻发言人作出了官方的回应,称“被就业”是个别现象,并表态“对于个别弄虚作假的情况,政府部门不会放任。”来自专家的建议是,由于目前就业率的统计口径不一,因此最好有客观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监测,以确保数字的真实可信。

  校方回应

  是审查不严,非刻意造假

  7月24日,西北政法大学对于赵冬冬的网帖作出了回应。其声明称,认定赵冬冬的就业协议是其为了将人事关系和户口落到西安,委托同学代签并办理了人事代理,赵冬冬所在学院辅导员未尽到认真审查义务,未发现其所签单位没有注册。该校决定对辅导员作出严肃处理:令其深刻检查,同时校内通报批评并调离辅导员岗位。

  西北政法大学还特别解释道:“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学生毕业时仍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应派回生源地人事部门,但赵冬冬为了将人事关系和户口落到西安市,曾在辅导员老师处进行过咨询,辅导员老师详细解释了有关政策规定,认为只有办理人事代理方可实现将人事关系和户口落到西安市的目的。随后,辅导员老师与某人事代理部门取得联系,并帮助找到一家就业单位,赵冬冬委托本班同学在人事代理框架下与这家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监管部门

  “被就业”是个别现象

  “被就业”事件也使监管部门为之震动。同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新闻发布会上特别对该事件作出了回应。

  尹成基表示,今年中央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置于首要位置,总体看落实情况是好的,工作力度也很大。“对于虚假签约的个别现象,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是,政府有关部门、各个高校都在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对于个别弄虚作假的情况,政府部门不会放任的。”

  “如果这种事情属实的话,人保部会建立相关的查处机制,如果有案例持续曝光的话,人社部将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认真对待和解决,进行整治,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实现就业并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尹成基还通报了人保部统计的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情况:全国今年有610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去年毕业未就业的毕业生100万人,总计710万人左右。截至7月1日,全国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就业签约率为6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27日也作出了回应,她表示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是认真准确的,据教育部的了解,“被就业”的问题只是个别情况。续梅还表示,高校一旦出现了就业率误差或造假,就对该高校的就业考核工作实行“一票否决”。教育部会加大高校就业统计的查处力度,一旦接到举报会责令去调查。

  建议

  就业率统计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

  对于部分高校对就业率的造假,有业界人士表示是迫不得已。据有关媒体报道,教育部或者省厅一般都有政策:对连续3年本、专科初次就业率低于平均就业率的高校,控制其专业总数,每增设一个新专业的同时,撤销一个旧专业,引导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初次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平均就业率且低于70%的专业,在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中,减少招生数量,并给予黄牌警告。连续3年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停招生1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人士指出,就业率统计固然重要,但不应该与学校的拨款、招生指标、专业生死等问题直接挂钩,在如此密切的利益关系下,就业率“注水”甚至造假的原始冲动难以杜绝。

  对于如何避免就业率造假的问题,有专家建议,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不能由高校自行统计、上报教育管理部门发布,这样做难以保证客观准确。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具体岗位、薪资待遇、用人单位评价等进行调查。同时就业信息应该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就业信息如果能面向公众,那么“注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业界人士

  就业率统计缺乏统一标准

  对于牵涉其中的高校而言,“被就业”的问题颇为敏感。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就业办的负责人,但多数人士不愿对此发表看法,只是表示“被就业”问题只是个案,并强调绝大部分高校都在为推动大学生就业方面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广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利盛炜向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被就业”问题是个别现象,并且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是学校为就业率故意造假,还有不少情况是学生对于毕业生派遣程序的误解。“比如,学生自己为将户籍留在某一城市实行空挂,这样就造成了就业率统计单位与实际就业单位不一致。”

  利盛炜表示,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学校在提高学校声誉和招生上抱有“就业率至上”的观念,这种错误的观念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只注重短期的“效益”,进而可能催生学生“被就业”现象。

  “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能不会发现,但是长期来看对学生和对学校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也给整个国家的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错误的信息和导向。”所以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对就业率的上报工作要从严规范。而作为高校,应该树立科学的就业指导理念,要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根本出发,做好基础工作,而不能靠弄虚作假来提升就业率。

  利盛炜进一步表示,目前对大学生就业率的统计,国家并没有统一标准,各个省都有自己的标准,口径比较宽泛。比如说,有种就业率统计采取的标准是只要学生有“正当稳定的合法收入”就算作纳入就业统计。“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人认为必须是国家单位,固定工作才算作就业,这些观念实际上是狭隘的。”利盛炜还强调,“被就业”问题不能简单看作学校层面的问题。事实上,就业难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BTV13日节目录制观众报名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