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是小葛创业的第二个月,公司赢利过万。别人夸初出校门的小伙子能干,他摇摇头:“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大学生白手起家,只凭自己的双手很难成功,我们是有‘贵人相助’啊。”
虹口区委区政府把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构建社会和谐、促进区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政策和投入上都给予有力支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把政策扶持细化成贴心服务,思路新、办法新。
上海首个扶持青年创业公共注册地
复旦大学会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小葛,今年5月拉起了4人创业团队,准备成立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但小伙子们心头压着一笔账:注册资金数万,开办费至少几千,公司要有注册地,有了注册地就得付租金……正着急时,校友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虹口区设立了创业公共注册地,可以‘零首付’,并免除公司开办办证费用”。第二天,在旅顺路21号,小葛第一次遇到了杨老师、吴老师、殷主任……现在,他们的公司已经开张3个月,业务经营渐入正轨。
今年3月,上海首个扶持青年创业公共注册地在旅顺路21号挂牌,为从事翻译服务、软件设计开发、电子商务等的企业提供公共注册登记,并给予多项政策优惠。截至目前,旅顺路21号已登记小企业41家,其中21家取得了营业执照。
全面“升级”就业援助员队伍
这边毕业生屡屡碰壁,那边用人单位却说没有合适的应聘者。“大学生就业援助的着力点,是进行个性化甄别、提高双方的匹配度”,虹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唐锦根对提升社区就业服务水平、有效帮助大学生就业思路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