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课堂 就业的桥梁
浙江临安建立30个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每天一上班,陶银银就忙着维护公司的网站,更新着公司的动态。她还负责全公司网络的管理,软件使用的推广。熟练的操作,老练的与人沟通技巧,与她稚气未脱的面容形成鲜明对比。殊不知,今年她刚走出大学校门,5月份才与浙江汉力电缆有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很多同学还在为求职奔波于各地的招聘会,焦头烂额。相比之下,我是幸运的,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能够较早地确定了工作。”陶银银庆幸地说。
陶银银的确是幸运的,毕业于浙江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她,并没有特别的竞争优势。但临安市“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给了她机遇。今年2月,她在网上看到汉力电缆的见习岗位,提出了申请,并得到展示才能的机会。
三个月的见习期里,陶银银的工作表现得到了汉力电缆管理层的认可。
架起求职招聘的桥梁
像汉力电缆这样设立“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企业,浙江省临安市共有30个,都是该市精心筛选的,其中不乏万马、鑫富、百孚竹制品、新剑等知名企业。
自2月份试行以来,这30个见习基地已经运行了近5个月,先后推出了400多个见习岗位。目前正在见习基地岗位上的大学生超过100人,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与见习所在企业达成了就业协议。
对于企业来说,见习基地为选聘人才提供了方便。汉力电缆副总经理鲍桃桃说,企业需要新鲜血液,见习基地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了新平台,而且经过见习,企业对他们的能力、特长很了解,容易选到对口的人才。
杭州百孚竹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余跃军也持相同观点。他表示,见习基地对大学生和企业来说是双赢的,大学生需要就业跳板,企业也需要年轻力量的充实,建设人才梯队。今年,百孚竹制品已经从本公司见习基地留下了6名大学生,目前在实习的3名大学生也有2人将成为百孚的一员。
如今,临安市已经建立了企业见习基地岗位和大学毕业生两个信息库,为求职与招聘搭起了一座桥梁。
大学生的实践课堂
除了桥梁作用,“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更是大学生的实践课堂。陶银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学校里教的大都是硬件方面的知识,而在汉力电缆见习期间,她学会了很多软件的设置和运用,让她获益匪浅。
她的同事陈承兴也是如此。在学校里国际贸易专业学得不错,但外贸实务知识大都是在见习期间学到的。陈承兴说,见习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课堂的延续,很感谢见习基地提供的学习机会。
百孚竹制品总经理助理余跃军认为,见习基地对大学生来说是个继续学习的平台。他说,百孚总经理陈其东的创业经历,对于他们见习基地的大学生来说就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尽管很多大学生见习后,并没有直接实现就业,但见习的经历本身就是宝贵的财富。在企业的实践既锻炼了自身,也为他们的工作经验添上了重要一笔。
这正是临安市推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初衷,让大学生增加实践经验,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期待政策引导
临安市“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运行的最初五个月,情况良好。但临安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外地的运作经验看,可能会出现见习基地来来往往的大学生很多,但企业并不能从中招聘到满意的人才,这会大大挫伤企业的积极性。为此,该负责人建议政府对设立见习基地的企业有一个政策导向,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保持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运作的良性循环。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很多有见习基地的企业老总,也是临安市“青年创业导师团”的成员,如果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见习基地大学生的创业,那见习基地就不仅仅是一个平台和课堂,还能发挥“蝴蝶效应”。下一步,他们还将考虑见习基地与“青年创业导师团”的合作,提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支持。(通讯员 汪 林 汪露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