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漯河市第一个村级工业园区,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路,使一个穷村由乱到治,这就是“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乡毛寨村党支部书记王红兵。
在一年多时间里,带动返乡农民工创办16家企业,总投资达7300多万元,提供300多个用工岗位,大学生村干部梁书宇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漯河市委组织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像王红兵、梁书宇这样扎根农村,带头创业、带民创业的大学生村干部,全市有1011名,占总数的65%;他们领办各类创业项目812个,总投资4.2亿元。无疑,大学生村干部已经成为漯河市全民创业的重要力量。
2007年以来,漯河市以“选拔创业人才、提升创业能力、激发创业活力、优化创业环境”为目标,把大学生村干部带头创业、带民创业的“双带”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健全了党委政府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大学生村干部创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开展“千名干部帮扶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活动”,建立了一整套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实现“双带”的好政策、好措施。
透视1
铺路子,政策托举
分析大学生村干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资源、经验、项目欠缺等实际难题,漯河市从贷款、税收、场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今年以来,舞阳县吴城镇后刘村养兔业已经实现收入20多万元。带领村民养兔的大学生村干部、村委会主任陈永生感慨地说:“2007年底上项目的时候我刚毕业,最大的困难就是缺资金,多亏了县大学生村干部办公室及时协调县农村信用联社为我贷来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