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什么也不怕。自知不是种田能手,大学生村官们学会了“借势”:聘请当地农民帮他们打理田地,而发达的互联网成了他们最好的老师。可问题又随之而来:第一,农作物种植不是纸上谈兵,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第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答案。
徐燕华和同伴的金银花刚栽了十几天,就几乎遭遇一个“灭顶之灾”:金银花的叶子萎缩,发黄发黑,看上去都像死了似的。大学生村官们急了,上网查,只有市场需求,没有具体的技术指导。而一些不理解的老百姓又说上了风凉话:每次搞的新品种都不成功。一种就死,这次也不例外!
最后还是请教专家,才知道这是正常状态:金银花就是要先枯死才会发新芽。果然,过了15天,枯枝上长出了新芽。
可更多的考验还在后面。陶瑞金是南京邮电大学微电子专业的毕业生,他所在的村子有两亩试验田。金银花开花后,地里长了很多草。金银花不好打农药,就人工锄草。没有种植经验的陶瑞金带着七八个老乡拿着锄头,用最原始的办法人工除草,这一干就是一天。有农户说,什么金银花,简直就是坑人花。
杂草锄不尽,必须提高工作效率。陶瑞金开始在自己的试验田里做小试验,再分出几块试验田,试用不同的除草剂。这一试才知道,打药的金银花长得慢,叶子发黄,其他的长得快。而有的地方草长得高,除草剂喷少了,还杀不死。
陶瑞金动了脑筋:花上五六毛钱,给喷嘴加了一个罩子。弯着腰,贴着地面打,不沾金银花的叶子,就对金银花的影响不大。在种植金银花的过程中,陶瑞金慢慢地变成了“山寨”技术员,大家有技术问题都来找他。
在种植过程中总有新问题发生,大学生村官们倒也不犯怵,有了问题就解决问题。大学生村官们用实际行动转变了当地村民的旧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