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5日-16日,2009创业周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主题活动“创新型创业教育实践”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以下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创业资本研究中心主任、亚商资本董事长陈琦伟教授发言。
陈琦伟:大家早上好!这个话题前面的演讲者也提出了很有启发性的观点,创业深同感受,这几年关于创业教育,创业实践越来越成为热门的话题,前面演讲者也提到了很有有趣的问题,创业在这几年热起来了,创业活动到底是小众的行为还是大众的行为?包括严副委员长提到,是不是涉及到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涉及到我们对创业教育怎么样看?我想起了自己的亲历故事,在1990年,整整19年前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挂牌,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成立当天我作为专家去了现场,在现场北京来了一批人民银行的,体改委的,包括创业市政府官员,成立的时候很热闹,敲锣了以后开始交易,那个时候上海证券交易所有8家上市公司,突然在我身边有一个北京来的纪委官员问身边人,他说这8家上市公司是什么公司?他们根本不熟悉8家上市公司,在他身边上海的人民银行的一位同志说,这8家上市公司都是小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有两家是中外合资企业,没有国有企业,这个给他们融资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到今天中国所有的主流企业,中央国有企业主要的银行,都变成了上市公司,所以19年前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时候,我相信在中国主流观点里面这是很小众的事情,但是到了今天变成了主流市场。这个问题也许我个人觉得完全可以比拟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在中国未来的地位。我认为越来越变成主流和大众的需要。
昨天今天又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发生,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访问,今天出版的时代周刊上有一篇专题文章,奥巴马讲中国地位问题,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他说:中国有几千年古老文明传统的国家,我们美国是只有两千年历史的国家,但是美国显得死气沉沉,中国很有活力,他提出在哪些方面美国应该向中国学习?我个人不完全同意,又出现很有趣的问题,中国到底具有古老文明,这个社会受古老文明社会和国家?起来中国甚至是比美国更加年轻的社会和更加年轻的一个国家?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在在世界上算非常年轻的社会和非常年轻的一个国家,我们很多人谈古老文明,但是对我的影响很小,可能我们这一代人受教育年代,做事情的行为准则,孔孟之道对我们有多少影响?所以我们的教育也不是从古老文明教育我们,但是中国的现实是什么?在过去20多年的实践里面,中国自身发生了最根本性的创业活动,最本质性的创业活动,从表面上看很有框框,很有规矩的东西,做事的程序,形容的格式,比较八股的语言,很多令人不满意,保守、官僚、木兰背后发生了本质性创业活动,这个创业活动结果经验就是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完全不是传统模式的延伸,完全不是事先遗留下来的计划,而是生机勃勃的在实践过程中的创业活动,所以这是非常矛盾、非常复杂的现象,如果我们谈论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到底是我们创新调整他们找不到工作,自己创业还是我们这个社会有本质的需要?我们年轻一代有这个本质的需要?我的观点是我们这个社会,我们年轻一代有这个本质的需要,这是一个大众的思想,是一个基础性的思想,原因就是与我们社会沿革,与社会互动格局所造成的。
下面涉及到为什么创业教育、创新精神是大众的思想?从我个人理解逐步说明这一点,教育大学生什么东西?他们创新精神的核心是什么?这个话题是非常新的话题,大家现在探索,还没有找出大家共同承认的答案,正是很正常的,在探索过程中,对创新精神已经定义,对怎样做创业进行定义,也可以用尝试做定义,要鼓励大学生,比如说独立思考,敏锐的思考,要敢于去探索,敢于打破传统的定界,敢于去实践,在实践当中不怕失败,这些大家都想得到的,这些都很重要。我确实是企业家,大学生科技基金会是新成立的,亚商是1988年成立的,我同时也是交通大学的全职的教授,亚商现在做投资类的业务,到9年前我们做投资服务,很大一批企业都是年轻人创办的,我们对于创业家企业做了接触。从实践中间学到了很多东西,光当教授一定不会学到很多问题,有了实践还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我的认识是什么?就是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除了探索创新,不要墨守成规,要有团队精神,要有领导能力等等以外,特别是在中国现状之下,我觉得非常重要,非常根本,我们有责任帮助大学生,帮助年轻一代理解什么是现代企业?要讲创新是每天可以发生的,人的创新想法随时可以产生,用一个比较激动人心的想法找几个同行交流,深入交流以后还可以再研究,正常情况下创新是不断进步的历史,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思维。但是从创新变成创业,这里有一个质的飞跃就是要做这个事。
我前面讲到了,今天的中国社会我认为是非常年轻的社会,很多老外都说中国是五千年古老文明,我说不对,中国是很年轻的国家,他们说中国缺点很多,我也说中国缺点很多,这很正常,中国年轻,开始懂事了,开始社交活动,有的时候会尝试新的东西,但是总的趋势是在相识。老外觉得这个有思考点,但是涉及到年轻人进入创业活动,从教育角度完全认识到,中国这个社会在传统上,历史上,中庸之道怎么和人相处有点关系,但是基本上和创业活动没有基本联系,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来不重视商业,中国历来以权利之上,皇权,然后是读书。所以要去经营活动是社会最末流的做法,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到了近代形成了所谓的能力,那就是官商,从胡雪岩开始,这个痕迹现在活着的企业家他们体会非常深,他们第一代企业家当初创业的时候跟现在环境完全不一样,现在变成创业活动的话题,那个时候根本没有话题,他们的思维模式还是只看宏观,所有的问题都是跟国家经济政策有关,所以中国哪怕今天还在的第一代企业,他们在创办之初走过了很多弯路,完全靠自己摸索出来,这个摸索过程完全变成自己的经验,独特的经历、成本、代价。除了个人百饶的精神有关,比如用什么精神打世界,也有参考作用,这个社会实践不需要大学教育,但是有没有需要大学教育的东西?如果做创新活动,只是从夹缝做企业家,因为中国当时在转轨过程中,经济是双轨制,所以现在真正成长起来的企业都是在夹缝里面,比如今年中石油(13.93,0.14,1.02%)、中石化,中国移动没有典型的意义,纯粹国企。联想这样的企业靠的传统体制,面向市场,转到缝中间来,才有可能走出的路跟传统的国企,从政府资源,拿到订单不一样。第一代都是在夹缝中间生存起来。
今天的中国经济环境,社会对年轻一代是不是也是这样?不会说80年代、90年代完全消除掉,中国有很多重要的进步,前面我又提到了很实质性因素,就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发展了以后把中国所有主流卷进来以后,总体上从基本面上推动了中国企业运行方式朝着透明的方向,而且对于他的监督、约束远远超过原来黑箱作业,完全靠行政力量管,现在超越了,因此新一代面临的创业环境跟以前相比,总体上说大大的健康了,在健康得更加规范和更加跟国际接轨经济环境之下,所以年轻一代如果把创新思想变成实践的,直接带来问题,不光有创新想法本身,有产品本身,有技术本身,而是要进行实践的活动,一个有组织的活动,这就是创办企业。大学生基金会赞助了几百家大学生创业项目,这些创业项目按照国际惯例,大部分人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不会成功,小部分会成功。没有成功的项目中间除了产品技术市场本身原因以外,他们在组织形态上,年轻的创业者不懂得,做一个企业组织,除了技术之外还需要管好企业组织,因为对问题处理不当,对企业组织管理没有经验,会造成失败的原因。包括活下来的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有越来越大部分,不光看到产品技术成功不成功,而且要看企业运作的成功不成功。我们接触过很多早期创业,有很好的产品和技术,在产品设计技术突破上非常领先,非常前沿,但是在企业运作方面非常落后,一定请家人管财务,请哥们管销售,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所以做一个企业,创新主要依靠聪明才智,但是做好一个企业是靠情商,与社会交往的能力,以及遵循的社会道德和准则,这些是年轻人非常需要的。不要让年轻让以为是运气好,是拿了个好产品,有一个好的技术模式就发财了。
在产品技术和财务终端之间不是简单的关系,中间有一个企业运作在里面,这种社会生存能力,社会运作能力,能够使创业活动更成为一种大众面向的更加重要的价值所在,因为企业的运作,企业化一个公司,一个组织,我向我的学生说,你们能不能定义一下什么是企业?企业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不复杂,但是要让学生一下子回答准确,是很少的。我上课就是说创业活动和资本,但是问学生这个问题学生很难一下子回答清楚,这个问题不复杂,不是一个偏题。我说企业在本质上一系列合同,有形的和无形的合同,但是带有法律约定的综合题,做了一个企业就要有一系列的承诺,对你的同事、同行、客户都要有一系列的承诺。不是有聪明才智就能够为所欲为,所以对年轻人创业不是说你能发明就能支持,是要懂游戏规则才能保证更好成功。
最后说一下怎么做法?创业精神是什么?在创业教育中间突出的是让年轻人了解,让大学生了解什么是企业?企业对他的成功意味着什么?怎么做?因为人的聪明才智开发欲念不需要教的。讲到怎么样做好创业活动?我个人的感受非常重要,给他教科书讲解固然重要,但是不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更重要的是案例交流,特别是中国,我自己很感谢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带来的一些问题,对于一个想学习,想研究,想做事业的人来说中国是绝好的舞台,大量的案例在发生。这是中国最宝贵的财富,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个值得把这个财富用到创业教育活动中,跟创业教育活动承办的有关案例通过一定的渠道,结合案例收集起来,完善起来,归类,应用,不断充实,这个对学生创新精神,对创业教育成功会起到真正好的作用。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