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也成为学校应对新形势而探索实施的新型教育模式,许多学生未出校门就开始了“创业”,办起了自己的公司,当起了“老板”,为真正踏上社会积累了经验,有的真正获得了成功,但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否适合每一位学生?创业教育本身还有那些可完善的地方?
据了解,这些大学生都是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您可千万别以为这几位大学生是心血来潮,早在他们正式自主创业前,就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院设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园”进行了角色的模拟。
据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元兴介绍,该学院从上个世纪开始,就把创业教育纳入职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确立了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创业教育战略思想,构建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这个学院累计已有1500多名学生在校园内和社会上创办企业了。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这个学院的大学生对他们学长的创业满怀敬佩,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尝试走这条路。
记者在随后的随机调查中发现,这个学校中,有近50%的在校生有过自主创业的想法,但还没有付诸行动;41%的学生从来没有过创业的想法;只有4%的学生在开始创业行动。对于自主创业这一新型教育模式,学校的态度是积极扶持、全力推进,而大多数大学生们却相对理性和保守得多。 另一方面,在这个学院目前已经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中,一帆风顺的也并不多。马元兴院长也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 近五年来,该院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近千名同学中,目前经营状况较好的大约在200名,其中只有10-15%成了学生创业的佼佼者。
其实大学生创业成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学校教授的创业技能,还有天时、地利,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大学生们个性、兴趣各异,对于成功的理解也各不尽相同,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都有着各自的规划,作为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禀赋的不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因为成才的道路是多样的。
今天开业的旅行社、西餐厅、传媒公司三家企业,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典范,但并不是唯一的样板。未来的道路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有了学校的因材施教,有了他们各自的努力,相信大学生们会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成功之路。我们衷心地祝福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