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有全省规模最大的高教园区,近20万在校大学生,浙商拥有雄厚的资本和创业资源,两者结合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闪耀的火花?近日在下沙举行的“转变发展方式与新浙商创业”论坛上,群贤毕至。专家学者对开发区的大学生创业新模式展开研讨,努力为资本与智力的嫁接搭建全新的平台。
广搭平台力推转型升级
“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当前经济领域最热门的一组字眼。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更是要走在前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在论坛上说,浙江拥有雄厚的本土浙商资源优势,进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尝试,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在当前阶段的中国,急需完成老一代企业家向新一代创业者的顺利传承,新的创业群体的出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创业就要有新思路、新模式。
近年来,开发区管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科技城、花园式生态型杭州副城”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环境品质化”战略,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四大优势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服务外包及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集聚了上千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这些优秀企业的集聚,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学宁表示,开发区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提供了优质的资源平台和政府服务,形成开发区和企业相互促进、合作双赢的良好局面,开发区已成为浙商在杭投资创业的首选之地。2010年是开发区积极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低碳经济时代”挑战的关键之年。开发区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平台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新加坡科技园、高科技孵化器、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等一批创新平台的建设。广泛开展科技合作,积极推进技术改造,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
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已新建电子科大、计量学院两个科创园,大学科创园新引进各类企业42家,产学研合作中心成员单位累计发展到205家,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7项。开发区大力发展新经济,新增文化创意企业 39家,和达文化创意产业园荣膺首批“杭州市特色工业设计园”;完成电子商务产业园改造工程,入驻企业达22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